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什麽是冬筍?

什麽是冬筍?

什麽是冬筍?

冬筍是竹筍的壹種形態,通常竹筍春天時會鉆出地面,特別是下雨後長得特別快。所以有雨後春筍這種形容。

某些竹筍在冬天就已經在地下形成了。但是地溫低,不會鉆出來。這種筍,叫冬筍。不過,壹般講到冬筍時,都知道是指毛竹的冬筍。

冬筍保存方法

1、室內黃泥貯藏法,選擇泥地四周是水泥墻的房屋,先在地面鋪大約10厘米厚的黃泥(含水分5-7成),然後將冬筍平放堆積,壹層黃泥壹層冬筍,上蓋10-15厘米厚的黃泥。家庭少量貯藏,也可用木箱,下鋪5-8厘米沙泥,將冬筍平放,上蓋1厘米厚的沙泥撳實,再放冬筍蓋沙泥撳實,最上層沙泥距箱蓋3厘米,上蓋箱蓋,放在陰涼處貯藏。這種貯藏方法在春夏季可貯藏1個月左右,仍能保持新鮮。

2、室外挖洞貯藏。可在朝南的溝坡或山腳挖洞,洞深2-2.5米,即肚大口小,易於保溫保濕。底部平鋪10-15厘米厚的濕沙(含水量5-7成),將冬筍根朝下,梢朝上均勻排列,上覆蓋泥沙撳實。第2層與第1層方法相同,這樣壹直層放到離洞頂5-60厘米為止,以利於空氣交換,上蓋木反或水泥板,板上蓋泥20厘米。這種貯藏方法數量多,春夏季保鮮時間可長達6個月。

冬筍的加工

1、醬筍。將竹筍剝殼洗凈,切成3-4厘米厚的筍圈。按100公斤竹筍,10公斤豆曲、13公斤食鹽、2.5公斤白糖、300克酒的比例備料。將稱好的豆曲、食鹽、白糖混合拌勻作配料。選用大肚小口壇洗凈晾幹備用。先在壇底撒壹層配料,然後壹層竹筍壹層配料地裝壇,壹直裝至壇口,上面撒少許食鹽,然後加蓋。待數小時後,壇內筍體積略有縮小時,應補充填入筍塊與配料,並在面上撒壹層配料,倒入米酒,便可加蓋封口,移至通風陰涼處存放,約半年後便可開壇。上等醬筍筍塊軟嫩,呈淡黃褐色,鹹淡適中,風味獨特。

2、幹筍。將竹筍剝殼去泥,洗凈後裝入鍋內,每100公斤筍,加食鹽3-5公斤,壹次性加水30公斤左右,煮沸6-8小時,中途翻鍋幾次,將鍋底的筍翻至鍋面。煮筍時間根據火力的大小靈活掌握,切忌時間過長,把筍煮得太爛。筍肉煮至不生不爛時出鍋,瀝幹水分,攤放於烘房。幹制過程中保持溫度40-60℃,並經常翻動筍幹,至筍肉色澤黃亮,手捏松挺不滑膩時即成。烘制過程中溫度切勿過高,否則會嚴重降低幹制品質量。

采挖冬筍

壹看林地條件:從竹林地形看,海拔500米以下,朝南或東南的竹林地,冬筍較多,成熟期也早,多數能成竹,不能挖。竹林地勢越高,冬筍轉化為春筍的時間越長,壹般退筍較多,成竹難,可以挖。

二看冬筍形成的季節:竹農的經驗是:“九前冬筍進春爛,九後冬筍清明出”。即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筍,只有少數能轉化為春筍,壹般可挖;冬至以後形成的冬筍,大都能轉化為春筍出土成竹,不應該挖。

三看竹林結構:壹般來說,地下竹鞭2-3年生的發筍率高達85%。因此,1-2年生和3-4年生的母竹各占30%以上,畝立竹160-200株的竹林,冬筍產量高,可適量采挖。

四看筍形:“兩頭尖,中間彎逢春爛成漿;上頭細、下頭粗、來春成新竹。”筍形彎曲、基部呈尖狀或筍殼開裂老化的筍,不能轉化為春筍,可以采挖;基部豐滿,根系發達,竹殼葉嫩而緊裹筍肉的,能轉化為春筍,不應該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