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的詩意是什麽
壹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麽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壹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原文: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這首詩寫壹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壹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此文出自唐·白居易《池上》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池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五言絕句組詩作品。第壹首詩寫山僧對弈,第二首詩寫壹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這組詩也是自己心態的壹種反映。詩人以其通俗風格,將兩個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富有韻味。
據《白居易詩集校註》,這首詩作於大和九年(835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壹日遊於池邊,見山僧下棋、小娃撐船而作此組詩。
詩人在詩中敘述壹個小娃娃生活中的壹件小事,準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壹幅采蓮圖。蓮花盛開的夏日裏,天真活潑的兒童,撐著壹條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蓮花玩。興高采烈地采到蓮花,早已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沒想到去隱蔽自己的蹤跡。
得意忘形地大搖大擺劃著小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蕩開,留下了壹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富有韻味。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閑適”的生活反應自己“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而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錢開挖龍門壹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後作詩《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並序》留念,詩中仍反映出他“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陽的履道裏第度過,與劉禹錫唱和,時常遊歷於龍門壹帶。作《池上篇》、《醉吟先生傳》自況。845年,白居易74歲,尚在履道裏第舉行“七老會”,與會者有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與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滿、李元爽,畫成“九老圖”。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為僧如滿之弟子。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誌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
諷諭詩,兼濟之誌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