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又叫什麽名字
鴉片(英語 opium 阿拉伯語 Afyūm),又叫阿片,俗稱大煙,源於罌粟植物蒴果,含有20多種生物堿,可分為菲類和異喹啉類。前者如嗎啡(含量約10%)和可待因,後者如罌粟堿。
鴉片屬初級毒品,因產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氣味強烈,有氨味或陳舊尿味。壹般經燒煮和發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鴉片,並被制成了條塊狀或餅狀,此時它呈棕色或金黃色,吸時會有香甜氣味。
而罌粟作為壹種被考古學家認為是超然的權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地中海東岸的群山中遊歷時偶然發現的;罌粟的種植則是從小亞細亞開始,經過漫長的歲月才在這個古老的世界傳播開來。從罌粟植物中獲得鴉片也有6000多年的歷史。
主要用途是在醫療上,在藥物中仍有應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復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於鎮咳、止瀉等。每年進口數依各國所需要的數量於海關填寫並繳納藥品進口稅之後,海關才會同意輸入。壹般而言,輸入的都是半熟鴉片。主要的醫療用途是麻醉及染色。
中文名
鴉片
外文名
opium
拼音
yā piàn
植物
罌粟
提取物
罌粟汁
精品薦讀
鴉片本是治病的良藥,為何變成毒品?
作者:浩然文史
全省壹起種鴉片,安徽曾經有多慘?
作者:地球知識局
快速
導航
名字由來植物特征理化性質吸食原因中毒機制藥用價值危害
發展歷史
在瑞士發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屋村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現了“鴉片罌粟”的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並且屬於人工雜交種植的品種。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盤的兩河流域,人們已經大面積地種植這種作物了,而且給它以“快樂植物”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鴉片已經成為獸醫和婦科藥品。
已經發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鴉片”已經屬於高級品牌。延續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已經把鴉片作為普遍的飲料。在《聖經》與荷馬的《奧德賽》裏,鴉片被描述成為“忘憂藥”,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兩世紀的古希臘名醫加侖,就記錄了鴉片可以治療的疾病:頭痛、目眩、耳聾、癲癇、中風、弱視、支氣管炎、氣喘、咳嗽、咯血、腹痛、黃疸、脾硬化、腎結石、泌尿疾病、發燒、浮腫、麻風病、月經不調、憂郁癥、抗毒以及毒蟲叮咬等等疾病。
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時,鴉片就傳到了中國。三國時名醫華佗就使用大麻和鴉片作為麻醉劑;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鴉片進口的記錄,唐代阿拉伯鴉片被稱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開寶本草》中,鴉片定名為罌粟粟,這後壹個“粟”當蒴果解。
19世紀中國人吸食鴉片的場景
大約1600年代,荷蘭人通過臺灣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煙鬥連同煙葉傳入中國,中國開始有吸煙者。其廣泛程度令中國的統治者恐慌,崇禎皇帝下令禁煙。因為曾經有人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煙草被禁卻導致了吸食純鴉片的泛濫。直至18世紀中葉的清朝官員黃喻普才首次記錄了臺灣人吸食鴉片的具體過程。他斷言:除了殺掉吸食鴉片者,否則無法令其戒除惡習。
《大明會典》[1]記載了當初亞洲藩屬國給明皇室進貢鴉片的事。據稱暹羅、爪哇、孟加拉國王定期向中國派出朝貢使團,貢品中就有鴉片,不過《大明會典》把它叫做“烏香”。暹羅每次給皇帝進貢200斤,皇後100斤,其他兩個國家進貢的數量史無明文。但是這個數量並不能滿足皇室的需要,皇帝還要派出太監到處尋覓采購鴉片,而當時的鴉片價格與同等重量的黃金同價。
據稱萬歷皇帝30年不上朝,在宮中試驗、服食丹藥,他的丹藥中就有鴉片,他給鴉片起名叫“福壽膏”。他不上朝借口是頭暈、眼花,其實主要原因是縱欲過度,再加上鴉片的毒癮所致。1958年,定陵被挖掘後,科學家對萬歷皇帝的屍體進行化驗,發現他的骨頭中含有嗎啡成分。
17世紀的英國醫生、臨床醫學的奠基人托馬斯·悉登漢姆(Thomas Sydenham)歌頌道:“我忍不住要大聲歌頌偉大的上帝,這個萬物的制造者,它給人類的苦惱帶來了舒適的鴉片,無論是從它能控制的疾病數量,還是從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來看,沒有壹種藥物有鴉片那樣的價值。”“沒有鴉片,醫學將不過是個跛子”。這位醫學大師因此也獲得“鴉片哲人”的雅號。
壹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國清政府無法禁止鴉片、亦無法限制鴉片使用,而西方國家大力傾銷鴉片到中國,逆轉西方世界對中貿易逆差(而後中國自行生產鴉片),這些鴉片讓許多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
19世紀的清朝書籍這樣記錄鴉片吸食的痛苦:
癮至,其人涕淚交橫,手足委頓不能舉,即白刃加於前,豹虎逼於後,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為運動也。故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léi,二聲)奄奄若病夫初起。——俞蛟:《夢廠雜著》
在日據時期後期,由於臺灣人民族自覺的覺醒,抵制“阿片”(即鴉片)逐漸有成,吸食者顯著減少,因此阿片的專賣的收入也就跟著減少。當時臺灣阿片的進口是由三井物產獨占。由於阿片吸食者減少,臺灣總督府於是在1929年1月頒布《改正鴉片令》,重新發給吸食者許可證。這項法令頒布之後,引起全臺有識之士的憤怒。然而,連橫卻於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禦用報紙《臺灣日日新報》上發表《新阿片政策謳歌論》(坊間多稱《鴉片有益論》)辯稱鴉片有益,其中最令人不齒的言論有:“臺灣人之吸食阿片,為勤勞也,非懶散也。……我先民之得盡力開墾,前茅後勁,再接再厲,以造成今日之基礎者,非受阿片之效乎?” 當成吉思汗的鐵騎踏遍歐亞大陸以後,鴉片也成為社會商品的壹個重要種類,但那都只是入藥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