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哪首詩及作者
出自《勸駕詩·其二》是南宋王正功所作。
原文節選: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
譯文:
桂林的山水天下第壹,山峰有如碧玉之簪,江水宛若青蘿之帶,其中意境,深遠豐厚,值得仔細欣賞。
文人取功名的誌氣要勝過軍人作戰的士氣,文場上的較量就像戰場壹樣激烈。
由此詩也可知,這句名言本是出自壹首科舉詩,說明早在宋朝,中科舉求功名的價值觀,在桂林已經深入人心。
王正功席上賦詩,老當益壯,意氣風發,為舉子們所折服。壹位叫張次良的人,將王正功的這兩首詩刻在了獨秀峰南麓的讀書巖上方。
擴展資料通讀全詩,作者的本意並不是在贊美桂林山水,而是希望學子們在學業上要百尺竿頭更進壹步,使自己在學業上要如同桂林山水壹般,秀甲天下。這句名言,也許是王正功的獨創,也話是信手拈來,引用他人句子,總之是天衣無縫的運用,體現出作者寫詩的才情絕非壹般。
王正功賦此詩後不久,發生了興安縣令放縱兒子打死縣衙小吏案。作為地方主官,王正功秉公執法,將案犯送鄰路交押,以利口供,因而得罪了那位興安縣令,違背了官場潛規則,竟被誣告罷官。
後來,案情雖已查清,王正功得以恢復名譽,但已無官可做,年事又高,被朝廷派到福建武夷山當了壹個廟祝,主管沖佑觀,算是退居二線,在那裏終老。
也許是王正功被罷官的緣故,當事人為了脫離幹系,而有意用泥淖蓋住了讀書巖上方的那塊石刻;也許是天長日久,從崖壁間滲出的雨水夾雜著巖縫間的泥沙,遮住了那塊石刻。總之,刻在獨秀峰讀書巖上方的王正功詩,不久就不見天日,以至被人們忘卻了。
幸好,名言的影響力量大得驚人,王正功在鹿鳴宴上作的詩,被席間的學子們帶到京城臨安,並且從臨安又流傳到四方。隨著歲月的推移,加之傳頌者文化教養、藝術品位各有不同,全詩被傳頌者們省略或者遺忘了,只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壹句,在坊間流傳千年而不絕於世。
百度百科-王正功 (南宋寧宗朝廣南西路提點刑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