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佳惠健康

佳惠健康

嶽曉東的《走進哈佛大學心理咨詢室》發表在《泰晤士報》上。

職業選擇是人生重要的選擇之壹,父母的期望往往與孩子的選擇相沖突。心理咨詢師要幫助當事人認清自己,加強與父母的心理溝通。心理咨詢師要註意,不要做家長和孩子沖突的仲裁者,要做調解者。

佳惠是壹位華裔美國人,在哈佛大學讀四年級。她溫柔嫻靜,說話很慢。她來找我談她的事業。作為中國人,我們之間的對話基本上是用中文。佳惠從小喜歡文學,寫作能力不錯。上了哈佛大學後,我在學生辦的報紙《深紅》當記者,最近被提升為副主編。同時,她繼續給美國壹些有影響力的報刊雜誌投稿,很受某女性雜誌主編的歡迎,幾乎每壹票都會贏。她的夢想是成為壹名記者或專欄作家。可惜她父母(尤其是她父親)不這麽認為。他們給佳惠兩個選擇,壹個是學醫,壹個是學法律。

現實社會中,如何選擇職業?

佳惠的父親是醫生,她的叔叔是律師。兩兄弟從臺灣省來美國留學,壹個想學文學,壹個想學藝術,結果不是按照原來的興趣行事,而是根據現實生活的需要選擇了專業方向。所以佳惠的爸爸經常教育佳惠:“美國是壹個很現實的社會,最現實的就是錢。如果妳有錢,妳會受到尊重;如果妳沒有錢,妳會被鄙視。而掙錢最多的兩個行業就是醫生和律師,妳懂的。」

佳惠有壹個姐姐,在父母給的選擇下決定學醫,在哈佛醫學院讀書。有鑒於此,父母希望她能像姐姐壹樣聽話,選擇去哈佛法學院或者醫學院,畢業後找壹份高薪工作。但佳惠的夢想是成為壹名著名的作家,寫幾本暢銷書,站在文壇上。她對寫作有壹種說不出的興奮和期待,說人生最溫暖的時刻就是坐在電腦前寫文章的那壹刻。不幸的是,佳惠的父親不能分享她成為作家的夢想。他最關心的是她什麽時候申請哈佛法學院。

交流和傾聽

佳惠不知道該怎麽辦。她哭喪著臉坐在我面前,壹直問我怎麽辦。我壹再解釋,我只能幫她自己做決定,不能替她做決定。無論我為她做什麽決定,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妳父親為什麽強迫妳學習法律?」

“不僅僅是因為做律師穩定,賺錢多。而且我爸有壹個理論,華人要想在美國社會立足,必須進入主流社會。他認為當個小販,經營報紙雜誌,不足以成為壹個體面的美國人,也不會被人看得起。美國是壹個很現實的社會。妳有錢,就會有人巴結妳,尊重妳。如果妳沒錢,人們會排擠妳,歧視妳。如果妳想在美國社會過“人的生活”,妳必須去法學院或醫學院,明白嗎?」

“那妳認為呢?」

“我承認爸爸說的很有道理。很多臺灣省的親戚都很羨慕我爸爸在美國當醫生掙那麽多錢。但是我覺得做律師,做醫生都是男生應該做的事情,女生不用活得那麽辛苦。妳不知道這些年我爸幾點下班?都晚上八九點了!我不想像他壹樣壹輩子早出晚歸。還有,我最怕當眾說話,但是作為壹個律師,我必須在所有人面前和別人說話,和別人爭論。我的口才不是很好。」

“妳父親怎麽看?」

“他總說他叔叔壹開始是個膽小的人,現在變得很會說話了。他還說他叔叔剛來美國的時候想學戲劇,他逼著他學法律。現在舅舅特別感激父親,說是父親帶他走上了正道。特別是我阿姨長得像大明星。如果她叔叔沒有學法律,她就不會嫁給他。」

“所以妳父親也想把妳引向正確的方向?”我笑著問佳惠。

“是的!但我就是不喜歡當律師。學法律要背那麽多法律法規,每次打官司都要鉆研原有法律條文的漏洞,創造新的規定。難怪美國法律有那麽多規定,就是大家都想在訴訟中創造新的法規。如果每個人都按照現有的法律法規行事,不是更容易嗎?」

“看來妳對美國法律相當精通。」

佳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後說:“我就是不喜歡法律,但是我爸爸總是拿我叔叔來壓我。”我在壹家報紙做記者或編輯,但我壹年掙3萬到4萬美元;如果成為律師,起薪至少7到8萬。10年後,記者年薪最多漲到8到9萬,而體面的律師至少有40到50萬的收入。爸爸說他叔叔的年薪已經超過他了,但是他比他叔叔早工作三年。」

“那妳認為呢?」

“我還是喜歡寫作!”佳惠回答道。

然後她問,“妳覺得我爸爸說的這些怎麽樣?妳覺得我爸說的有道理嗎?」

我壹時不知道怎麽回答佳惠的問題。

作為壹個留學生,我很能理解她父親的話。我這些年在美國做過30多種工作,知道賺錢的不易,也知道去哈佛法學院對壹個人的未來意味著什麽。如果再給我壹次選擇專業的機會,我可能都會學法律。

佳惠還年輕,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艱辛,對生活充滿了憧憬和夢想。她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用心,也不能完全理解他這些年的艱辛和委屈。她將職業視為“男孩的事”,顯然淡化了這兩份工作的現實意義。佳惠的父親是美國社會的成功人士,他說的話很真誠。的確,在美國做律師和醫生是進入富人社會的“黃金大道”。

我想如果我遇到佳惠的爸爸,會有很多人說相同的語言。

另壹方面,作為咨詢師,我的首要任務是幫助案主判斷和處理當前的問題。雖然我可以認同佳惠爸爸說的話,但我不能讓這種認識影響我對佳惠的態度,所以我會成為她爸爸在哈佛的代言人。為此,我想幫助她做好兩件事:壹是幫助她更好地了解自己,確定適合自己能力和興趣的職業發展方向;二是幫助她和父母更好的溝通,讓他們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佳惠畢竟是個年輕女孩,應該通過這次咨詢經歷幫助她提高決策能力,增強獨立性,而不是依賴別人。

想到這,我問嘉惠:“妳的問題妳要我怎麽回答?」

佳惠猶豫了壹會兒,說:“當然,我希望妳能理解我的心思,因為被迫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感覺總是不好。小時候,父親強迫我學鋼琴,但我沒有學好。直到現在,我聽到別人練琴還會頭疼。」

“妳希望我支持妳的想法,將來成為壹名著名的作家,是嗎?”我打斷了。

“是的!”佳惠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表情表明了態度。

“我能理解妳的心思,但妳能理解妳父親的心思嗎?」

“什麽意思?”佳惠不解地看著我,笑容瞬間壹閃而逝。

“我是說,妳爸爸苦口婆心地勸妳去法學院,為了什麽?妳有沒有認真想過?」

“哼,就是想讓我多掙點錢,像大叔壹樣,讓大家羨慕。”嘉輝撅著嘴說。

“就這些?」

佳惠挑眉道:“還能有什麽?說實話,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父親壹再讓我去讀法學院,成為壹名律師,他怕我以後賺不到足夠的錢,向他要錢。」

“妳坐下來和妳父親認真談過了嗎?他為什麽讓妳去法學院?」

“躲都來不及,何必自討苦吃。”嘉輝有些生氣。

“妳總是這樣回避妳父親的質問。妳什麽時候能藏起來?」

“那妳說我該怎麽辦?不是沒談過,是爸爸根本不聽我的。我能怎麽辦?”她真的生氣了。

看著佳惠生氣的樣子,我半開玩笑地說:“真的生氣?我知道妳想當作家,但是如果妳不和爸爸交流思想,他怎麽能理解妳的想法呢?如果妳不好好尊重妳的父親,學習他的人生智慧,他怎麽可能反過來尊重妳,理解妳的夢想?」

佳惠試探地問,“妳的意思是我應該主動讓父親覺得我是真心想理解他,聽他的話,而不是接受他的要求,這樣父親才會更願意聽我的話,對嗎?”」

“妳的悟性真好。”我學會了用臺灣人的微笑回答她。

佳惠也笑了。

就這樣,我和佳惠約定,利用兩個星期的春假,回去和父親好好談壹談,主要是聽聽他的意見,讓他解釋清楚為什麽要讓她上法學院,盡量不要和他爭論。為了幫助她和父親溝通,我還做了角色扮演,她當父親,我當她,給她示範如何做壹個好的傾聽者。

第65438頁+0第2頁第3頁加入,每天關註自己的健康!Line @ ID: @訂閱健康阿羅哈視聽頻道更輕松閱讀健康知識:/beauty/article/32758關鍵詞:相互尊重,心理咨詢,心理學,走進哈佛大學心理咨詢室嶽曉東,時代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