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火鍋的介紹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由於巴蜀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等調味的飲食習慣,後發展為小商販挑擔沿街叫賣。重慶火鍋隨著改革春風迅速輻射全國。從西北戈壁腹地格爾木到冬海之濱的國際大都會上海;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到椰島首府海口市,都布滿了重慶火鍋館,到處都可以品嘗到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真可味是重慶火鍋紅遍大江南北,魅力無限。但正宗的重慶火鍋壹直的發展可味是保守的,大型的重慶火鍋技術向來不外傳,壹向以加盟形式在發展。加盟費少則幾萬,多則上百萬,且店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店面少則百十平米,多則幾千平米,不談裝修款,光是店面租金和加盟費就讓居社會絕大數的中小投資者望火鍋而心嘆,-----只有有錢人才敢想,才能做,才能加盟重慶火鍋,才能賺火鍋帶來的滾滾財源。
據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馬氏兄弟開辦了重慶第壹家以毛肚為主要菜品的紅湯毛肚火鍋館。大約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開始出現毛肚火鍋。抗戰時期,重慶的火鍋餐飲有較大發展,大街小巷遍開火鍋店,其中著名的有雲龍園、述園、壹四壹、不醉無歸、橋頭等等火鍋店。在此基礎上,演變為現代重慶的火鍋。
重慶火鍋文化積澱深厚,獨具特色。其壹是表現了中國烹飪的包容性。“火鍋”壹詞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稱,還是技法、“吃”法與炊具、盛具的統壹。其二是表現了中國飲食之道蘊含的和諧性。從原料、湯料的采用到烹調技法的配合,同中求異,異中求和,使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地結合在壹起。特別在民俗風情上,重慶火鍋呈現出壹派和諧與淋漓酣暢相溶之場景和心理感受,營造出壹種“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文化氛圍。其三是普及性。
重慶火鍋來源於民間,升華於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黃發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作為壹種美食,火鍋已成為重慶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以至於人們說:“到重慶不吃火鍋,就等於沒到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