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蝗蟲藥典詳解
別名牡蠣蛤、骨本、左骨牡蠣、木蛤、牡蠣屋、牡蠣山、牡蠣浦、左殼、牡蠣殼、牡蠣殼、牡蠣殼。
營養成分包括糖精、牛磺酸、各種必需氨基酸、維生素A、B1、B2、D、E、銅、鋅、錳、鋇、磷、鈣。
漢語拼音木立
英文名牡蠣殼
拉丁植物、動物和礦物名稱
1 .牡蠣
2.太平洋牡蠣
3.大連灣牡蠣
4.密花薔薇
歸經肝;腎經
平肝潛陽的功效;小鎮讓神經平靜;軟硬兼施;鎮定神經;收斂性和收斂性;滋陰養血;養心安神;滋補強壯。經常吃牡蠣的男性可以提高性功能和精子質量。
科和屬分類牡蠣科
拉丁名牡蠣
主治頭暈耳鳴;害怕和失眠;脹亡;壹個腫塊;自汗盜汗;遺精尿頻;塌陷和滲漏;取下來;虛勞,陰虛血虛;顫抖的手腳;煩躁不安;癲癇;遺精尿頻;吞酸胃痛;濕疹瘡;精疲力盡,疲憊不堪;腎虛陽痿
用途:熬湯、煮菜、炒、蒸、鮮炒、生炒、炒雞蛋、炒蠔油、串鮮蠔肉、煮湯等。
生態環境
1.生活在低潮線附近至水深約7m的河流,適宜鹽度為10%-25%。雜食性,以微小的浮遊生物為食。繁殖季節是從五月到九月。
2.棲息在潮間帶至低潮線深度超過10米的泥灘和淤泥質海底的個體在正常海水中通常較小;生活在低鹽度海水中的個體較大。我國沿海地區均有分布,是河口和內灣的優良品種。
3.棲息於低潮線以下約20m的潮間帶和巖礁進水處,鹽度較高,繁殖期為6-8月。
4.棲息於低潮線以下水深約15-30m的巖礁上,或淤泥質海底,有時在低潮線以下數米處可見。適宜鹽度為27%-34%,繁殖季節為5-9月。水溫17-19℃時,產卵。
牡蠣的采貯期為每年的5-6月,也就是牡蠣性腺高度發達但尚未繁殖的時候,柔軟的部分最為肥美。當收獲時,牡蠣被拾起,去皮,清洗和幹燥。
資源分配
1.中國沿海都有分布,山東、福建、廣東沿海都有人工栽培。
2.分布於我國沿海地區,是河口及內灣養殖的優良品種。
3.中國分布在北部沿海。
4.中國分布在沿海地區,但大部分在北方沿海地區。
動植物形態學
1.近江牡蠣,殼呈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或略長,殼質堅厚,較大者長100-242mm,高70-150mm,左殼大而厚,背面附著不規則形。右殼略扁,表面環有薄而扁平的鱗片,黃褐色或深紫色。是1-2歲的個體,鱗片薄而脆,有時邊緣遊離。2歲至數歲個體鱗片扁平,有時尾緣在水波中略有波動;常年鱗片呈層狀,非常厚。殼內表面白色或灰白色,邊緣常呈灰紫色,凹凸不平,鉸鏈無齒,韌帶溝長而寬,如牛角,韌帶紫黑色。內收肌的疤痕很大,位於中部後方,淡黃色,形狀不規則,常隨殼形變化,多為橢圓形或腎形。
2.長牡蠣,殼又長又厚。壹般殼長140-330mm,高57-115mm,長高比高3倍左右。已知最大的牡蠣有722毫米。左殼略凹,殼頂附著面小,右殼扁平如蓋,背腹邊緣幾乎平行,殼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稀疏鱗片從殼頂向後緣呈環狀排列,略呈波浪狀,層數少,無明顯放射狀棱紋。殼內表面瓷白色,韌帶溝長而寬,閉殼肌痕較大,位於殼後部,呈褐色馬蹄形。
3.大連灣牡蠣,殼略呈三角形,殼堅厚。壹般外殼長55-63mm,寬95-130mm,外殼從頂部到後緣逐漸變寬。右殼扁平,如蓋,殼頂鱗片趨於愈合,較厚;漸漸地,腹緣的鱗片變得疏松,起伏呈波浪狀,沒有明顯的放射狀肋骨。殼面淡黃色,有紫褐色斑紋,左殼突起。從頂部看有數條粗大的放射狀棱紋,棱紋上的鱗片粗大且傾斜。殼內凹,白色,有小鉸鏈,長而深的韌帶槽,呈長三角形狀。內收肌疤痕為白色或略帶紫色,位於背部後方。
4.牡蠣,殼圓形或橢圓形,殼厚,壹般長46-122mm,高58-138mm。左殼大而凹,殼頂為附著面,形狀常不規則。右殼頂端鱗片愈合光滑,鱗片逐漸環向腹緣,薄而脆,呈片狀,緊密排列成帶狀,有許多放射狀棱紋,使腹緣略呈波浪狀,殼面灰藍色夾雜紫棕色。貝殼內部是白色的,帶壹點珍珠光澤。鉸鏈兩側常有1排小齒,約5-8個。韌帶溝短,呈三角形。閉殼肌疤痕大。
功效分類:平肝熄風類藥物;滋陰藥物
性味鹹;小寒
藥材的基本來源是江邊牡蠣、長牡蠣、大連灣牡蠣、密鱗牡蠣等。
內服用法用量:煎湯,15-30g,先煎;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適量,研磨,晾幹或塗抹。
來源《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