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哪裏的最好,怎麽才能買到正品的人參?
她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都在長白山深處以挖參為業,被村裏人稱為“放山家族”;她是個地地道道的“參三代”,如今父親年歲大了,她毅然辭去北京某報社記者的工作,接過了家族世代相傳的事業。她叫張坤,壹個從小在遼寧桓仁大山裏長大的倔強女孩。
張坤在做記者期間遊歷了國內很多的山河大川,也結交了很多全國各地的朋友。張坤經常在朋友圈分享遼寧桓仁長白山的風土人情、野山參的神奇功效、以及祖輩采參的各種傳奇故事和有趣的見聞等。時間長了,總有朋友向她了解野山參怎樣辨別真假、食用方法以及價格等,張坤開始有不懂的地方就向父親請教,在張坤心裏,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張坤的父親叫張子富,為了供張坤和張坤的哥哥“幸福小農”張玉鵬念書,她的父親吃了很多苦。26年前,也就是在張坤7歲那年,父親拿著自己放山采挖來的“野山參”南下廣州進行銷售。在廣州“清平市場”呆了整整壹個月,為了省錢每天只吃3袋方便面(那時方便面3毛錢壹袋),所以張坤的父親至今都不吃方便面,吃夠了!張坤父親帶去的野山參,賣了3萬多元,在那個萬元戶都稀缺的年代真是壹筆巨款了。賣野山參的錢除了壹部分改善家用外,其余父親都攢下來供兩個孩子念書用。
張坤和哥哥都不負父親的期望,分別考入北京的大學。張坤報考的是新聞系,畢業後進入壹家報社做記者工作,而在2013年的春天,張坤卻毅然從北京辭職回到家鄉,壹方面是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另壹方面他要在老家創業,“女承父業”在網上售賣鮮野山參。
經過2年的宣傳及客戶積累,2015年7月張坤開始大張旗鼓的在網絡上預售賣鮮品野山參,通過微信等方式,張坤第壹次就獲得了100多個訂單,並收到10多萬元的預訂款。並且還陸續接單,這讓張坤喜出望外。
張坤把采來的野山參,用塑料袋裝好,再包上氣泡袋防震,最後用紙箱封好。第壹批100多份的人參訂單就以這樣的方式寄走了,而發貨後的第四天,客戶都打來了反饋電話,發走的野山參基本都爛掉了,客戶的情緒很激動,說話也非常難聽,張坤經常被罵哭。後來張坤給每個客戶都打了壹個道歉電話,並承諾重新給郵寄壹顆人參。
吸取了第壹次用塑料袋包裝後腐爛的教訓,張坤這次特意在塑料袋上打了很多孔,以保證鮮人參水汽的散發。第二批100多單野山參郵走了,發貨後的第四天,客戶額反饋電話又來了。這次人參確實壹根都沒有爛,但由於水分大量蒸發,鮮人參全部變成了幹人參。這壹次,有的客戶都已經無可奈何了,但張坤這次向客戶承諾,再給她最後壹次機會,如果這次再不能將人參完好的送到客戶手中,就給所有的客戶退款。
賠錢事小,但不能賠信譽。張坤每天都要帶著把頭上山去挖野山參,還要想辦法解決野山參郵寄的包裝問題。正當張坤陷入迷茫的時候,進山挖參的“把頭”用山裏挖來的苔蘚包野山參,讓她眼前壹亮。曾聽老壹輩人說過,“跑山人”用苔蘚包鮮人參可以保鮮很長時間。況且苔蘚在山裏隨處可見,張坤決定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試試。
張坤先用苔蘚包住人參,外面再用樹皮包住苔蘚。還特地系上紅布條,第三次發貨後的第三天,反饋電話還是來了,客戶反饋:張坤的這種包裝方式讓人耳目壹新,鮮野山參完好無損的郵寄到客戶那裏,就跟剛挖出來的壹樣,野山參完全保鮮,包裝接地氣,非常奇特。張坤並沒有通過投機取巧的方法來解決這個事情,而是通過最笨的方法把這個問題解決掉,雖然虧損了10多萬,但卻得到了客戶的信任,並且建立了自己的鮮野山參包裝標準。
2016年8月CCTV-7致富經節目組走進桓仁采訪張坤,同年10月13日致富經《賺錢就要找到它》播出後張坤和她的野山參爆紅網絡!2017年張坤人參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60萬元,這不僅是她獲得的第壹桶金,也讓祖輩放山的傳統這她這裏繼承和發揚。每年的6-8月張坤都會組織客戶進山采挖野山參,讓客戶近距離地接觸野山參,同時更加地親近大自然,感受放山的樂趣。
每年張坤都邀請全國各地的朋友,來東北桓仁,大山深處采挖野山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