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時間是怎麽算的
確定入伏時間需要根據歷書計算,較簡單的方法是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
意思是說,從夏至這壹天後的第3個“庚”日開始進入伏天,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中國古代流行“幹支紀日法”,即用10個天幹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作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幹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壹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時則為20天。所以,會出現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入伏習俗
1、頭伏吃餃子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2、頭伏蘿蔔二伏菜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蔔,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蔔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蔔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後,第壹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種蘿蔔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