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酒的香味是滄桑的。
簡單來說,想到瓊就冷,
微甜愛蔗髓的清涼;
茂陵渴酒塵,
願朝鮮給我嘗壹嘗。
按照蒙元制度的規定,每當國家遇到“朝會,慶典,祖王來朝,老有所幸,有之禮”。(《天下大典·吞禮序》,見雷)《騙馬宴》是最隆重的吞禮,凱爾波洛說元代壹年十三次。據內蒙古師範大學蒙古史研究所邢教授考證,成吉思汗金氏家族的賽馬宴會隆重豪華,層次分明,馬奶酒為首宴酒。蒙古汗國時代的賽馬宴主要在汗宮所在地舉行,成吉思汗很可能在沃坦河源的“根本之地”,窩闊臺汗在庫倫河上遊的阿蘭和哈拉和林附近的山區,貴由汗在達蘭達帕,距離哈拉和林有半個賽程...元代中後期的地點在商都郊外。舉辦賽馬宴的意義在於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借此拉攏自己的親戚。第壹個項目是讀祖訓——《成吉思汗大雜書》(雜書是蒙古語,意為法典)。主要內容是:宗藩、君王、官員要壹心壹意擁戴可汗,發揚烈祖的功德,永護祖業。《騙馬宴》中的禦用酒有三種:馬通、哈慈吉、葡萄酒。首選品種馬通是馬奶酒。哈慈吉還用中文寫了酒粒,相當於今天的白酒。於吉的《道學古錄》描述了賽馬宴的“飲杯”(即“飲酒”),俗稱“從皇帝到太子,若舉酒,必贊之,為之飲杯”,蒙古語稱為“臥托克”。汗水即將入酒,侍者跪在酒的前半段,三步壹回頭全部跪下。現在全場跪下,司儀喊“哈!”在雲和鼓樂的伴奏中,汗流浹背,音樂停止。大家復位,然後君臣喝酒。席間,流汗經常“把杯子遞給我的副手們,以示幸運”。我的副手們進去之前都要跪半杯,喝完三步回來都要跪。成品玻璃不是汗流浹背,而是交付給服務員;或者《壽九列王傳》。(這種用杯子喝酒的習俗被蒙古人保留至今)。大帳篷裏的酒桶叫“酒海”,能裝幾百斤(或30多石)的馬通。在它的南面,有60名賽馬宴會的侍者,也稱為“酒徒”,其中20名負責馬童,20名負責酒窖,20名負責食物。飲酒者“冠唐帽,奉同香”“大酒海”周圍的小甕裏裝著馬奶、駱駝奶、葡萄酒等飲料。馬奶酒是蒙古族人民祭奠成吉思汗最重要、最必要的祭品之壹。據《成吉思汗陵傳統祭奠》壹文記載,成吉思汗時代的五月二十壹日(即農歷三月二十壹日)是壹年中規模最大、最隆重的祭祀活動。白駱駝拉著棗花輪大車,將成吉思汗的“銀棺”運往鄂爾多斯高原甘德爾敖包東草灘的祭壇。祭壇兩側高高飄揚著36面龍鳳旗。成吉思汗生前的警衛部隊和他身後的警衛部隊,達斡爾族最高領袖“吉農”率部舉行了追悼儀式,獻上了81件雪白的絲綢哈達。祭壇上點著9盞古老而高大的銀燈,9碗“帶著清涼香味的馬奶酒”呈在熱氣騰騰的供品“馬背”前。大壇上擺放著81張羊背9把蒙古刀,3盒炸肉,還有各種糕點和聖餐餅。念完悼詞及相關名單,要以吉農為核心,帶領各蒙古旗的官員進行祭祀(9人為壹組),組成“敬酒隊”,每人端壹銀碗馬奶酒,在達爾胡圖呼克所唱的悼詞中,將馬奶酒供奉在祭壇上的敖包大人。同樣數量的敬酒隊* * *敬酒九次,敬酒儀式才結束。成吉思汗專用於盛放奶酒的祭祀器皿是壹個半人高的大木桶,名為“Browendel”,放置在祭壇前27級臺階處。桶裏“裝的是馬奶酒和壹年來第壹次擠出的新牛奶釀造的鮮奶混合物,表面覆蓋著明亮耀眼的‘藏紅花’花瓣”。下面兩句詩是蒙古人的驕傲:“祭天,馬酒灑葉萍。(《湛然俗人文集》第四卷)據蒙古史專家梁冰所著《成吉思汗陵與鄂爾多斯》壹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版)記載,蒙古人經常用馬奶酒和成吉思汗壹起舉行祭天活動。書中記載了以下內容:向成吉思汗敬酒。儀式結束後,扶壇的牧民們沖到布勞恩德爾祭祀桶前,用九個杯子將桶裏裝滿了牛奶和酒,然後平跑著越過人馬座,將牛奶和酒灑向空中。然後繞過“人馬座堆”,跑回祭祀桶。書中詳細列出了除農歷三月二十壹外,全年其他30個節日的祭祀清單,奶酒必不可少。用量如下:3月21日33罐奶酒,3月18日25罐,5月15日、6月18日12罐,1月24日10罐,8月15日、10月27日、12月23日9罐,1月17日6罐,1月23日4罐。
五、蒙古騎兵無敵飲食之謎
八百年來,成吉思汗鐵騎的無敵戰鬥力壹直是個謎。答案之壹就是特殊飲食。他們的坐騎是食物銀行,馬奶制成的飲料——奶酒,既解渴又填飽肚子,微酸適口,強筋補腎。蒙古營養專家考證後說:“成吉思汗用兵速度快,蒙古軍隊喝的就是這種簡單而富含蛋白質的飲食。”馬奶酒既是食品又是藥品。“馬奶酒療法”是蒙醫七大療法之壹,在很多蒙醫古籍中都有記載。《蒙古秘史》中有記載,在戰場上因大出血而暈倒的病人服用馬奶酒進行治療。健康導報1991 2月20日《馬奶酒療法》壹文稱:“據現代科學研究分析,馬奶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酶、微量元素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在1981-1985,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蒙藥研究所對高血壓患者110,心電圖異常患者127,心絞痛患者91,高血脂患者181,對心肌勞損、心動過緩、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患者有明顯療效。還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全血粘度、紅細胞壓積、血沈和血漿纖維蛋白。該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65438-0985。作為壹種很好的食療方法,元代的營養學專著《食膳》記載:“馬奶性寒燥;解渴治熱。”內蒙古廣大牧區壹直在治療腸胃病、消化功能障礙、月經不調、肝病、水腫、壞血病、心臟病、肺結核、高血壓、神經衰弱、肺病等。,效果不錯。據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策才吉拉胡考證,酸馬奶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註,並取得了多項成果。茹太保在《酸馬奶起源考證》壹文中詳細論述了酸馬奶的口感、功效、釀造工藝、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發現酸馬奶的起源與新石器時代蒙古高原的馬文化、畜牧業的發展和乳業的出現密切相關(見《中國醫學史雜誌》第1982期)。經過元代以來蒙古族人民的長期飲用和醫療實踐,酸馬奶酒和馬奶酒因其特點和功效逐漸成為保健和治療的首選。現代實驗也證明,用酸奶、酸羊奶、酸駱駝奶釀造的奶酒,其療效與酸馬奶酒釀造的馬奶酒相似,但後者更有效。《蒙古秘史》中有這樣壹個故事:有壹次,鐵木真(成吉思汗的名字)遭到莫爾格德人的襲擊,躲在肯特山躲避。他撫著胸口對天說:“我的命是博爾汗山(也就是肯特山)救的。今後,我會壹直向這座山獻祭。我的子孫應該和我壹起犧牲。”說完,他把腰帶掛在脖子上,手裏拿著帽子,躬身九拜,灑上馬奶酒作為祭品。從此,蒙古人民在祭天、祭山、祭敖包時,都要“倒奶酒作祭品”。“讓眾神、山神、火神品嘗祭品,保佑草原,讓世世代代繼承上天的賜福。”(內蒙古歷史文化系列,內蒙古少數民族風情)1996,內蒙古文化廳、內蒙古博物館在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漢烏拉山頂發現了內蒙古規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大型“敖包”遺址。敖包高6米,直徑25米。它分為三層:基地,隧道和屋頂。它是用巨大的石塊建成的,敖包表面插有許多宗教裝飾和絲帶。大敖包位於元代大都(今北京)至嶺北哈拉合林的驛道邊上。這座山陡峭而壯觀。大敖包周圍有100多個小敖包。山上發現的文物有酒器碎片,專家推斷酒器是用於向山上祭祀的奶酒器。歷史上,即使是新郎新娘舉行的拜火儀式,蒙古人也要在專門建造的旺火上灑上奶酒,跪拜磕頭。站在壹旁的司儀大聲朗誦《火之頌》:
成吉思汗發現的打火石,
Khoelun夫人保存的火,
用白哈達和奶酒獻祭,
從古至今的國火。
請為新娘和新郎祈禱,
神火是妳們婚姻的見證人!
請給新娘和新郎磕頭,
佛光會為妳傳世!
到了清代,祭天酒的奶酒不僅是康熙帝賜給蒙古的禦用酒,也成為皇帝的貢品。康熙三十五年十月,愛新覺羅·葉璇曾* *在漠南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設宴款待蒙古上層貴族時,喝了馬奶酒,並寫了壹首詩以作紀念:
人與人碰酒,關系很好。
樂和·強壹起領舞。
花和衣服沒有年齡之分,
桓然對龔俊了如指掌。
(引自《康熙詩話》)
據清代範麗故宮手稿記載的“朝貢”,乾隆元年,決定“蒙古各旗劄撒克,每年十二月敬壹瓶奶酒,為定例”。據《清會典》記載,錫林郭勒盟(今錫盟北部)十旗的貢額為“* * *入三九,計羊27只,奶酒27瓶,由元收交禮部。”其中烏珠穆沁的木雪部、浩其特部、阿巴哈的娜兒部朝貢左,路從獨石口,其他部旗從張家口。.....察哈爾牛羊群明安牧群,每年向清廷進貢“貢酒”4927.8斤。(《錫林郭勒盟誌》卷八,第847頁)因馬奶酒潔白如玉,故稱“玉膏”。陶宗華把上等的馬奶酒分為兩種:柴郁糖漿和袁宇糖漿。元代詩人許有壬形容馬酒為“似融甘露,其香疑釀壹醴泉”。清代《論四書樹》說,元玉漿“色清味甜”,西安《塞上曲》有名句“馬奶滿新玉”,意思是攪拌後的馬奶鮮潤如玉,瓶身清香。自唐代以來,描寫奶酒(又稱魯酒、酒、酪)的詩很多,如《魯酒不醉人》(唐高適《瀛洲之歌》)、《邊峰酒不醉人》(清馬長海《碉堡》)和《渴馬酮(音孔、馬奶酒)因今秋酒室大威,書六須記其事)、 “石敲火烤羚羊,胡女低唱勸酪”(《謝明甄氏漠北詞》),“李烈坐於兩旁,騎如龍,怒不可遏; 沙飛雲卷五裏,臺前奶酒猶未寒”(《魯元宋·秋歌》)。現代最有代表性的關於奶酒的詩有兩首。第壹,是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九月遊覽內蒙古草原時寫的。生動地贊揚了蒙古人的奶酒飲食、膽略和好客:
主人好客抓羊,
奶酒的奶油色澤芳香。
祝福常常難以表達,
舉杯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對方。
(摘自《老舍全集》第十三卷)
二、著名畫家、文物鑒賞家謝先生在內蒙古草原考察後寫下的七絕《蒙古便當》:
主人愛客人,宣傳旅遊。
感覺被包裹在歌曲和盛宴中;
牛奶和酒是純凈和陶醉的,
馬頭琴擅長低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