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縣獼猴桃多少錢壹斤?
我以為陜西地處西北,氣候會很幹燥。但實際情況是,無論春秋兩季,關中平原斷斷續續下了好幾天雨。即使在冬天,空氣似乎也很濕潤,不會輕易被電腦鍵盤和剛脫下的羽絨服電擊。在我生活了五年的北京,我每年都會仔細數壹數。壹年下雨不超過10次,每次只有半個小時。冬天,整個城市被寒冷的北風吹成幹燥的“電子遊戲世界”,靜態的小王子橫沖直撞,防不勝防。在陜西,“來電”的概率顯然要少很多。
四年的漂泊,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麽關中平原成了對水土要求很高的獼猴桃王國。這壹次,我想從關中平原的“綠色寶貝”——獼猴桃說起。
遺產:壹把菜刀
從Xi安坐車壹路向西,經過鹹陽、武功、寶雞。壹路上,道路兩旁,都是低矮的獼猴桃樹。它們的枝條和藤蔓沿著農民豎起的鐵絲網蔓延生長。夏天,附近有大片綠地,遠處秦嶺巍峨巨大。冬天,獼猴桃的枝葉早已落土,任西北風肆虐,但遠處秦嶺的雄風還在,只是戴上了壹頂雪帽,襯托出春節回家的氣息。
我公公婆婆的家在眉縣清華村,在Xi安到寶雞的線上,正好在Xi安和寶雞地理分界線的中間。父母的房子後面是秦嶺,房子前面是平原。到處都是綠色,空氣中的負氧離子似乎足以聞到香甜可口的味道。
聽公公說,10年前,從Xi安到寶雞的路上全是玉米和麥田。我們家門前的幾畝地,當然也種著小麥和玉米。糧價便宜,錢也不多,家庭生活自然不富裕。
“我爺爺奶奶走的時候,給了我們家壹把菜刀。”這就是老婆給我講過無數遍的“血淚分離史”。這種情況並不是我父母家“出狀況”,而是附近幾個鄉鎮都有。
為了多掙錢,我公公婆婆在農閑時做很多副業。趁著房子旁邊有壹所清華中學的位置,公公婆婆在家裏開了壹個小食堂,供學生早餐和午餐。“壹碗面加個饅頭,五毛錢壹碗。”學生沒錢,就去玉米田裏撿兩個玉米棒子付飯錢。“關鍵是這個玉米棒子,很多也是我們自己地裏的。”公公看到了也沒多說什麽。他知道這裏的孩子並不富裕,只有讀書才能離開這裏,改變命運。
除了開小食堂,公公婆婆還在自家院子裏擺起了卡拉ok和臺球桌。壹局臺球也是50分。
10年的風雨,這首歌早已在手機上傳唱。很久沒有人打臺球了,但它依然頑強地矗立在公公的院子裏,成了流浪貓的庇護所。
俗話說,窮則改之。妳怎麽能改變?
幾年前,10,清華人痛定思痛,終於決定翻玉米麥田,重操祖業。
視祖業為己任
祖業是獼猴桃。這桃子為什麽成了「祖業」?
在市場上,來自新西蘭的獼猴桃壹直是“寵兒”。所以很多年輕壹代可能會有這樣壹個誤解,新西蘭是獼猴桃的重要發源地。
“大錯特錯。”每次公公聽到這個,都有點不耐煩。"秦嶺是獼猴桃的故鄉."
這也是事實。獼猴桃是中國的本土水果。世界上迄今發現的55種野生獼猴桃中,中國有52種。獼猴桃穿越山河,去了新西蘭。其實背後還有這樣壹個故事。
1903年,壹位名叫伊莎貝爾的新西蘭女校長來到中國。她利用假期去湖北宜昌看望姐姐凱蒂。在當地,伊莎貝爾愛上了壹種水果,美味多汁的獼猴桃。第二年,當伊莎貝爾回到新西蘭時,她把獼猴桃的種子帶回了自己的國家,並把它們送給了壹名學生的父親。然後,父親把這些種子給了艾莉森,壹個在當地養羊種果樹的農民兄弟。經過精心培育,艾莉森培育出了新西蘭第壹棵獼猴桃樹。1910年,這棵獼猴桃樹終於開花結果,其鮮美的味道立刻吸引了第壹批粉絲。這種果樹也成為了新西蘭日後擴大獼猴桃樹種植的“祖先”。
新西蘭先後將這種綠色水果命名為“宜昌醋栗”和“冬瓜”,但都沒有流行起來。但因為味道鮮美,粉絲數量也逐漸增長。終於有壹天,新西蘭人想出了壹個妙招,推廣人人都愛的新西蘭國鳥名字——獼猴桃,以示獼猴桃的珍貴和地位。於是,“獼猴桃”誕生了。
宜昌周邊長江流域是中國五大獼猴桃產區之壹。最大的在陜西秦嶺眉縣、周至壹帶,我公公婆婆就在那裏。
我父母年輕的時候,食物是剛需。放眼秦嶺,全是玉米和小麥的田地。那是壹個以“吃飽肚子”為最大目標的時代。直到10年前,城市裏的消費能力逐漸上升,經濟水果才有了市場。這是秦嶺腳下的村莊翻麥田、種獼猴桃的背景。
獼猴桃從種子長成果實需要3-4年。獼猴桃喜光喜濕,但同時又不能太熱,怕毒太陽,又不能下太多雨。真的是“撒嬌”了。然而,秦嶺獨特的環境給了獼猴桃最好的生長土壤。空氣好,水富而不澇,陽光適宜而不毒。“雖然是推倒重來,但只要土地還在,好日子的希望就還在。”嶽父說。
我嶽父的田地,就在我家門口,零零碎碎加起來有4畝多。家裏的寶寶不想下地,公公也不堅持,就壹個人扛著鋤頭下地了。嶽父說,他對待這些種子就像對待自己的寶貝壹樣,甚至比寶貝還要細心。“畢竟養娃有媽,種果樹基本從零開始,全靠自己。”
嶽父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大概沒有人比農民更懂得珍惜土地,改變日月,改變季節。3.四年前播下的獼猴桃種子,在日復壹日的陽光雨露滋養和春夏秋冬的蛻變下,已經漸漸長成成熟的果樹。
但是,當“寶寶”長大後,就不能高枕無憂了。“冬天修剪,春天挖。在清明節,樹枝和藤蔓要用鐵絲捆住。到了五月,春天肯定不跑了,小果子會長出來。這時候妳得壹個個給它們套上紙袋,保暖防病蟲害,盛夏長成大果實。”
我公公的工作跟隨著季節,跟隨著陽光雨露。象形文字勾勒出的浪漫生活背後,是更多我不知道的艱辛。
經過秦嶺千千千千萬萬農民的辛勤勞動,獼猴桃已經成為陜西的壹大特色農業。近年來(10),陜西獼猴桃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占全國產量的60%以上,世界產量的1/3。
目前,世界上每三個獼猴桃中就有1個來自陜西,眉縣也成為相關部門認證的“中國獼猴桃之鄉”,與附近的周至縣等地的獼猴桃壹起,也成為國家認證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不僅暢銷全國,還暢銷歐洲。
故鄉的奇異果,沈睡了很久,終於蘇醒,遍地芬芳。
壹機打開手中的方塊“桃子”
?
每年的九月底和10年初是獼猴桃的收獲季節。公公是家裏唯壹的勞動力,孩子都不在。他不指望,也不願意雇個苦力。從摘桃子到賣桃子,他什麽都自己做。
前幾年,這裏的村民賣桃子,大多是大大小小的經銷商在家等著收。就像很多傳統行業壹樣,基礎農產品由這些經銷商分銷,壹級銷售出去,最後到達城市人的餐桌。
農民辛苦了壹年,獼猴桃收購價卻“出奇的便宜”。“1斤才幾塊錢。種了幾畝地,年收入也就壹兩千多塊錢。”嶽父說。
種果樹的收入比種糧食的收入好得多。許多農民推倒了以前的黃土房,建起了兩層磚房。但由於獼猴桃大多被經銷商收購,農民沒有多少閑錢。家裏的壹些家用電器,農民可以省,但是舍不得添置,也舍不得添水電。人們渴望有新的突破來改善生活,卻不知道在哪裏。
但是三年前,改變的機會來了。
小時候給公公買了智能手機,開了微店。直接把家鄉的獼猴桃通過我們的朋友圈賣給北上廣的朋友。
第壹年,公公的手機不太好用,更多的是後方支持。他摘了桃子,曬幹,稱重,包裝,開車到鎮上,找了個快遞員填好表格送過去。
相對於經銷商幾塊錢壹斤的進價,微店算算各種成本,1盒5公斤賣60元,1公斤能賣12元。除去人工、農資、快遞等成本,每箱可賺10元。在北上廣看來,10元的利潤不算多,但對於公公來說,比以前賺了不少。
最後第壹年賺了2萬左右,客戶基本都是我們北上廣的微信好友。然後第二年賺了4萬,翻了壹倍。
在這個過程中,公公的手機也越來越靈動。我們也逐漸把微店的後臺運營交給了父親。父親也逐漸能自己處理訂單,擔任客服處理收貨發貨,還把微店的地址轉給壹些群喝酒吸粉。
對於我們來說,智能手機使用起來感覺非常簡單。但是,對於嶽父這個自嘲為“網絡難民”的農民來說,他覺得這樣很不容易。
今年春節,我們回到了陜西老家。茫茫白雪覆蓋的獼猴桃地裏,枝丫稀疏。不過,公公相信雪水會滋潤土地,明年會是個好收成。
按理說冬天是農閑季節,但公公也不能閑著。第壹個月,他嶽父家門口不時有隔壁鄰居上門,問他來年怎麽種更好的水果,甚至有人問他微店的運營技巧。
看到公公從“網絡難民”變成了“人才”,我們也給婆婆買了新的智能手機,希望能讓她的生活早日“上網”,有更多的色彩。女兒教婆婆用微信語音聊天時,婆婆第壹次聽到她的聲音時,婆婆笑得合不攏嘴,跟紀錄片《四個春天》裏的橋段壹模壹樣。
現在,秦嶺地區開微店的人越來越多,當地龍頭企業和地方政府也開設了各種不同規模的電商平臺。以前窮的清華村,因為這幾年獼猴桃行情看好,也住進了小洋樓,通了天然氣,進了汽車。
村裏的鄰居說,他們是受我們家啟發,自己開微店的。“誰希望我們的女兒是這個村第壹個走出去考上名牌大學的人?”這個時候婆婆總會“擔心”。
看不見摸不著的互聯網,像無聲的春風,潛入了秦嶺腳下千山的每壹戶人家。悄悄地改變了這裏果農的生活。公公的辛苦變成了香甜的瓜果,互聯網讓田間的“美”直達城市的餐桌。
2017年,世界獼猴桃大會在陜西省眉縣召開。國內外客商雲集梅縣,品嘗美味的獼猴桃。隨後,幸福維C的壹箱箱,隨著各種地方電商平臺,走向城市人和世界各地的餐桌。
我公公期待著明年春節,到時候他的微店上壹層樓就能去了,錢包也更厚了,可以在村裏走得更風。
這是第壹個月,沒有什麽比對來年的希望更令人興奮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