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繁殖能力強且脂肪含量低,為什麽沒被推廣?
如果我們僅僅認為壹種肉類營養價值高,就理所當然會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或者只是因為某種肉類的口味不怎麽樣,就認為這是它不能成為主要肉食的原因,那麽就是將問題看得過於簡單了。
兔肉沒能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來源之壹,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裏不妨做壹個簡單的討論。
兔肉的營養價值如何?每100克兔肉:熱量102千卡,膽固醇59毫克,蛋白質19.7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0.9克。
每100克牛肉:熱量125千卡,膽固醇84毫克,蛋白質19.9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2.2克。
每100克雞肉:熱量167千卡,膽固醇106毫克,蛋白質19.3克,脂肪9.4克,碳水化合物1.3克。
每100克豬肉:熱量395千卡,膽固醇80毫克,蛋白質13.2克,脂肪37克,碳水化合物2.4克。
從上述幾個主要營養指標來看,兔肉和牛肉不相上下,更優於雞肉和豬肉。如果妳是壹個增肌、減脂的健身者,那麽兔肉在營養價值的層面,絕對是最佳選擇之壹。但是,營養價值並不是決定“哪種食物會成為我們主要肉食”的唯壹因素。
世界上的飛禽走獸、繁花異草千千萬,能夠真正成為人類主要肉食來源的,並不多。包括兔肉在內的大多數動植物,都不可能成為人類的主要食物,這當然涉及眾多原因。下面的看法,只是禦行君的壹家之言,供諸位看官參考吧!
原因1:兔肉未能成為主要肉食,可能是人類對於主要肉食來源長期選擇的結果。人類對於主食的選擇,受到自然規律的影響,也有其內在邏輯。美國學者賈雷德在其所著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壹書中,對這種選擇進行了解釋。
牛羊豬,作為人類主要的肉食來源,大多都是食草性動物,或者是雜食性動物。為什麽會這樣呢?
因為,養殖肉食類動物的成本更高。肉食類動物需要吃草食類動物,人類必須為它們提供草食類動物,這樣養殖成本就上去了,還不如直接養殖草食性動物。
此外,養殖草食性動物,還要考慮到圈養動物的性格特點。比如,羚羊的性格就比較敏感,即便圈養,也更容易產生驚擾、逃逸等情況。但是牛羊豬經過人類圈養後,大都變得性情溫順,便於養殖。
第三,人類在選擇肉食性食物時,可能還需要考慮出肉率。同樣是抓壹個動物或養壹個動物,當然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肉食量。而最初野生兔子的出肉量可能並不高。
從上述三個選擇條件來看,兔子在最初的人類肉食備選清單上,排名肯定不夠靠前。
原因2:兔子的養殖成本和收益,不如牛羊豬等主要肉食。首先是出肉率問題。禦行君查了壹下當前主要肉食動物的出肉率,如下:
豬的出肉率約在70%~80%,牛的出肉率約在35%~50%,羊的出肉率在40%~55%左右。
兔子的出肉率是多少呢?現在專門培育的肉用兔,也可以達到40%~50%。但不少有過養兔經驗的人認為,兔子的出肉率會遠低於牛羊豬。另外,兔子的內臟也並不為大多數人喜歡食用,這就進壹步降低了兔肉的食用程度。
其次是養殖的難度問題。相比於牛羊豬,兔子的養殖過程可能需要更為精細,比如兔子吃了沾水的豬草,很容易拉肚子,甚至因此橫死。
第三是市場規模的問題。我們來看壹組數據:
2018年,中國的豬肉產量是5400萬噸,同時我國還要從國外再進口豬肉。而2014年時的壹個統計數據是,全世界兔肉總產量也僅有200萬噸。
2012年,中國人均兔肉消費量不到0.4公斤。而2018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是40公斤,2019年中國人牛肉年均消費量是5.95公斤,羊肉人均消費量是3.76公斤。
可見,免肉和豬肉等主要肉食的市場規模差距非常懸殊。市場規模偏小,也進壹步限制了兔肉的商業生產,因為市場吸引力不夠。
原因3:受傳統飲食觀念的影響。兔肉,沒能成為主要食肉,也和文化傳統有關。比如在我國,兔肉消費主要集中在四川、重慶和貴州等地。麻辣兔頭、兔肉火鍋,在四川是有名的菜肴。但在中國其他地區,可能就不怎麽受人歡迎了,頂多處於“吃不吃兩可”的狀態。
在中國南方的有些地方,甚至還流傳著“婦女不適合吃兔肉”的說法,理由是“兔肉影響生育”,生孩子會長“兔子嘴”(也就是唇腭裂)。在江浙滬壹帶,喜食兔肉的人就更少了。
當然,消費者在購買肉食時,還會考慮價格問題。壹斤牛肉約在50~60元,羊肉約在80元,豬肉約在40元,而兔肉則要達到80多元。壹種不普及的肉食,要價還更高,當然更不利於它走上人們的餐桌。
最後,我們會談到口味問題。有些人認為兔肉口味不佳,但也有人認為兔肉更為鮮嫩,各有不同。由於兔肉的不普及性,大多數家庭也不擅長兔肉的烹飪,這又進壹步降低了兔肉的吸引力。但禦行君認為,總體上,兔肉的口味並不構成其“未成為主要肉食”的主要原因,頂多算是壹個次要原因。
飲食傳統、市場規模和人類長期選擇的結果,才是造成兔肉未成為人類主要肉食的原因。或許,對於兔子們來說,這算是它們的幸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