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閑話燜面

閑話燜面

前幾天的流水賬,我寫過壹個“豆角燜面”。然後,壹個朋友看了說,自己離開故鄉很多年了,很想念小時候媽媽做的燜面,可惜自己不會做,又買不到,問我能不能說說詳細的做法。

這漂泊在外的朋友,想念的哪裏是燜面啊,分明是那遙遠的故鄉吧。

我想,人與故鄉的關系,大抵就是孩子與母親的關系,從壹開始就具有了天然的親情。所以,哪怕妳到了天涯海角,哪怕隔了十年二十年壹輩子,彼此的血脈始終是相通相連的。

也許,某個不經意間,那些壹直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就會浮現在眼前——故鄉的山水,兒時的夥伴,飄雪的街道,落日的黃昏,父親的慈愛,母親的溫柔······

這種早已溶於血液中的思鄉之情,這隱秘而豐盈的密密心事,大概是每壹個遠離故土人的精神根基和通病吧。

好像跑題了,打住,今天本是來說燜面的。

閑言少敘,說燜面。

燜面,作為壹種特色面食小吃,起源於宋朝,發源並流行於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按說,它也算是歷史悠久的壹種美食了吧。

我平時喜歡讀散文,尤其喜歡讀關於美食的散文。然而,不管是汪曾祺,梁實秋,還是林語堂,蔡瀾,在他們關於美食的文字中,竟然都未曾涉及過這個燜面。大概是因為它太普通太家常了,寫不出什麽新鮮來,那些名家便懶得為它浪費筆墨吧。

燜面,確實是最普通、最家常的壹種面。壹把面條,壹塊兒五花肉,壹點配菜,燜上壹大鍋,飯菜壹鍋出,有肉有菜有面,省事省時又營養。

當然,各地有各地的做法。但材料大致相同,主料是面條,配料壹般是豬肉和豆角,也可以和豆芽,芹菜等。裏面還可以隨自己的喜好加上西紅柿,蘑菇,香菇,土豆等等,也很好吃。

我是壹個山東人,我就說說我家豆角燜面的典型做法。

先說燜面的面條。面條要買那種細細的濕面條,圓的,扁的都行。也可以是幹面條,我媽媽就偏愛用幹面條來燜,她給我說過方法,但我始終不得要領,關鍵是沒有入耳,不願意去學,總覺得沒有濕面條燜起來好吃。當然也可以是自己搟的,但無論是買的,還是手搟的,幹的,還是濕的,壹定是較細的那種,因為越細的面條越好入味。據說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最喜歡吃燜面,趙夫人當年就能和最硬的面,切最細的面,做得壹手好燜面。

燜面的肉,壹定要是五花豬肉,純瘦肉吃起來太柴又不香。我不知道別的地方用不用羊肉啥的,反正我從小就不吃羊肉。不吃到哪種程度呢?有壹次,鄰居用了我家的刀切了羊肉,她家的刀鈍了,切不動。然後,那把刀我再也不用了。也許是心理作怪,那刀即便洗了壹百遍,我還是覺得上面有羊肉的味道。

燜面的豆角就不用說了,買新鮮的豆角就是,洗好,切段備用。

燜面方法與步驟:

1? 準備食材。面條,五花肉,豆角,花椒,八角,蔥花,姜絲,蒜末,生抽,老抽,料酒等。

2? 壹個鍋裏先隔水蒸上面條,另壹個炒鍋中倒油,花椒,八角炸香,將肉片和蔥花姜絲同時入鍋,放生抽,再放點料酒去腥,小火煸炒,直至把肉片中的油脂煸出來,這樣肉片吃著不膩,多余的油脂還能滋潤豆角和面條。

有的人燜面時,省略蒸面條這壹步,面條直接上鍋燜。其實用蒸鍋蒸上十來分鐘,把面條裏面的水分蒸出來,壹會兒燜出鍋的面條口感爽滑筋道。否則直接燜的話,水分就容易大,容易粘糊。

這壹步需要註意的是,面條蒸之前用手拽成小段,再抖散,均勻地鋪在屜上。這樣能避免面條粘連,用我們的話講就是別“坨”了。

3? 肉炒的差不多快熟了,豆角倒入鍋中,繼續煸炒。讓豆角吸收壹些油脂,這樣吃起來更香。

4? 接著,炒鍋裏放鹽,放老抽調色,再加水。水量要加的稍微多壹些,除了要把豆角燜熟外,還要留出壹部分恰好給面條。

這壹步關鍵詞是“加水”。這是整個燜面最難拿捏的壹環了,水少了,鍋底的豆角都糊了,上面的面條還夾生呢;也不能加太多,不然就成煮面條了。

那到底應該加多少水合適呢?只能說是適量,酌情調整。

中國菜的菜譜裏最常見的詞匯就是“適量”和“少許”。不像烘焙食品,各樣食材都是精確到“克”單位的。所以,烘焙食品看著難,其實非常容易,妳只要按著方子要求來就是了。我有段時間特別迷戀烘焙食品,甚至有個夢想要開壹家甜品店。我做甜品多了,養成的習慣是,做饅頭,餡餅什麽的,之前的面團都稱重壹下,這樣做出來的成品大小壹致,非常美觀。

很多人說把水加到“將將沒過豆角”即可,但是問題是,放了多少豆角呢?有的人愛多吃菜,燜面的時候,豆角用的多,有的人不愛多吃菜,豆角用的少。所以,加多少水,最標準的答案還是“適量”。

5? 此時,豆角七八分熟了,面條也正好七八分熟了,用筷子把面條挑散,放入豆角鍋中,翻拌均勻。待面條將鍋裏的湯汁吸收壹大部分,再將面條重新挑到鍋的上層,用豆角和少量湯汁鋪底,蓋上蓋子,再燜幾分鐘,等面條徹底吸收完湯汁就行了。

這壹步需要註意的是,面條下鍋翻拌均勻後, 壹定要把面條都挑到上面來,蓋上蓋兒,大火轉小火燜。千萬別弄翻了豆角在下、面條在上的層次。否則面條壹接觸鍋底,等水壹蒸幹,就糊鍋了。

再壹個需要註意的是,“再燜幾分鐘”,到底幾分鐘,不好把握,這個時候,最好不要離開,聽見水幹發出“刺啦刺啦”的聲音,基本就可以關火了。

6? 關火以後,撒上蒜末,面和菜攪拌均勻,就算齊活了。

這樣燜出來的面條,有肉香,面香,菜香,蒜香,各種香味交織壹起,香而不膩,又松散,又軟乎,又勁道,且絲絲順滑,風味十足。

最後再做個蛋花湯,和燜面絕配。

這個燜面,似乎不是壹次就能學成的手藝,需要不斷的嘗試和調整。但是如果妳有天賦悟性極高的話,壹次也能做好。至於面條,菜,水什麽的比例,其實不用糾結。想吃偏硬的,水就少加些;想吃偏軟的,水就多加些。愛吃菜,就多放點;不愛吃菜,就少放點,壹切根據自己的口味和感覺來。反正就和寫文章壹個道理吧,有時需要靈活掌握,自由發揮。

有人說,河南的燜面最出名,也有人說山西的燜面最好吃。說來說去,那必須是自己的媽媽做的最香。小時候我最愛吃我媽媽做的豆角燜面。不過,我現在的燜面手藝已遠遠的超過她了。

其實,很多時候,壹種食物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壹種食物,更是壹種味道,壹個記憶,壹種情懷。這些味道,記憶,情懷,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懷舊、堅韌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壹起,令人回味,懷念。

所以,我們即使吃過再多的山珍海味,卻依舊懷念家鄉某種平常食物的味道,因為那些最質樸,最尋常的食物是有溫度的,其中蘊藏的煙火氣,是家的味道,更是壹種溫度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