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疙瘩面是怎麽做的

疙瘩面是怎麽做的

疙瘩面是陜西地方特色小吃,面條細長柔韌,臊子油而不膩,澆酸而香。細品慢咽,回味悠長。本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講究。食用前,先舀壹小碗酸湯,謂之“渴湯”嘗鮮。食用時需小碗兩個,壹碗盛酸湯,壹碗盛面條(約50克)。食湯面時,向面碗內澆上臊子,倒入酸湯;食幹面時,用筷子挑起面條,在酸湯內涮熱涮勻,然後放回原碗,澆上臊子。

中文名

疙瘩面

主要原料

精白粉,三絲面

是否含防腐劑

主要營養成分

澱粉

適宜人群

老少鹹宜

快速

導航

做 法

特 色

疙瘩面

材 料

精白粉250克 濃白湯:500克 三絲面澆頭100克

做 法

1):面粉中摻入冷水125克,拌和揉透,揉成冷水面團,餳放片刻.

2):臺板上撒少許幹面粉防粘,把面團放上用長面棍來反復壓搟邊搟邊撒些面粉放粘.皮子搟薄後.折疊幾層.用批刀切成韭菜面條.

3):將面條投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入盛有濃白湯的面碗中,面上放三絲澆頭,即可上席.[1]

特 色

面條粗細薄厚均勻,湯濃味鮮

搟面皮壹定要薄厚均勻,切面條粗細要壹致.

疙瘩面

清朝光緒年間,陜西三原縣城內有壹叫“悅來館”的小吃店,以經營面食為主,生意平平。當時店內有壹名叫李善思、綽號“帽蓋李,,的小夥計,為人精幹,頗有心計,善於創新。他憑借三原盛產小麥的原料優勢,適應當地商賈飲食講究及其生活習慣,大膽摸索,經反復試驗,終於創制成功了壹種面條,在飲食行業引起轟動,小店生意由平轉盛,顧客盈門。“帽蓋李”也成為這家小店的店主,並由此發財致富。

這種面條,條細如龍須。盛入碗內,面絲縷縷簇擁成團,宛如花蕾含苞待放,形似錦龍盤繞,因形而取名“疙瘩面”。它刀工細膩而勻長,面質柔軟而筋絲,臊子鮮嫩而醇香,既可幹吃,又可湯吃。湯吃時,澆上精制的酸而不烈的臊子湯,用筷子挑起,既可看到面絲修長,根根到頭,棱棱相見,肉粒均勻地緊貼於面上’ 如同猴子上桿,而碗內不剩斷條和肉末。形既誘人,味更饞人。每當人們遇到暑熱天氣,香氣四溢的疙瘩面,準會使妳食欲大增,垂涎欲滴。為清香爽口、生津止渴、提神開胃的上乘佳品。[2]

1931年,三原縣城名餐館“明德亭”開業後,疙瘩面便成為餐館的"看家名吃“。 為金獎。年銷量由70年代的0.5萬公斤,猛增至90年代的60多萬公斤。許多歸國華僑來西安旅遊,把德懋恭水晶餅視為珍品,帶出國外,作為上等禮物,饋贈親友。使這壹名特風味食品,風靡九州,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