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北方的蒙古人發生了什麽事,為何瓦剌迅速敗亡?
壹、瓦剌的由來
明初時,朱元璋對元朝進行的持續軍事打擊,使昔日強大的蒙古帝國分裂出兀良哈部、韃靼部、瓦剌部。
朱元璋對韃靼的征伐,使瓦剌首領猛哥帖木兒在此間隙,趁勢而起。而明成祖北征瓦剌(今蒙古人民***和國境內的圖拉河),對於蒙古殘余勢力的打擊也從來沒有消停過,然而也從來沒有徹底消滅過,明朝雖然壹直和瓦剌有摩擦,但是並沒有發生過太大的戰爭,對明朝威脅最大的還是來自東蒙古,瓦剌地處偏遠,對明朝還沒有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瓦剌部的地理位置偏遠
由於瓦剌和東蒙古的矛盾,成為了和明朝壹起合作的理由,於是在永樂六年,瓦剌因為內部矛盾歸順了大明,馬哈木等請求明王朝分封爵位。根據《萬歷野獲編》中記載,?此三王名號,亦系廟堂創?且階勛為正壹品,尤為妥當。?
明朝與瓦剌的合作,壹是出於經濟利益上的需要,更多的還是希望通過友好合作達到和平的願望。而瓦剌與明朝的友好是源於蒙古汗位的爭奪,多了明朝這棵大樹依靠,奪取勝利的幾率將更大,瓦剌與韃靼部頻繁征戰,勢力各有消長,所以在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瓦剌族在經過大明初期到英宗時期這段長時間的發展,勢力逐漸強大,在統壹蒙古各部後,向東攻擊兀良哈三衛,控制了當時尚很弱小的女真族後,瓦剌的野心也開始膨脹起來,大明的繁華,讓他們向往不已。
明朝與瓦剌因為利益有過合作,也因為利益發生了?土木堡之變?。
二、?土木堡之變?,對於明王朝的影響深遠,也給明朝由盛轉衰埋下了伏筆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瓦剌部落首領遣使臣2000余人向明朝貢馬,同時作為封爵附順的部族,向明朝索要賞賜,宦官王振不肯多給,不滿足瓦剌的要求,這就成為了戰爭的開端,瓦剌不服,明朝政府也不服。
同年七月,瓦剌部兵分四路騷擾內地,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西路,派別將進攻甘州(今甘肅張掖);中路為進攻的重點,其又分為兩支,壹支由阿剌剌知院所統率,直攻宣府圍赤城,另壹支由也先親率進攻大同。瓦剌的鐵騎踏入大明的領土,彎弓大刀血流成河,大同參將吳浩戰死沙場,瓦剌此次進犯來勢洶洶。
土木堡之變,瓦剌進攻路線
遠在北京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寵臣王振的煽動蠱惑下,準備禦駕親征。侍郎於謙、吏部尚書王直等人上疏勸諫,但是朱祁鎮並不聽從大臣意見,率領五十余萬大軍從北京出發,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
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以為瓦剌部害怕明朝大軍,仍堅持北進,結果被瓦剌軍誘敵深入的計策打得四散逃跑,終於在?土木堡?被圍困,?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鎮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與親兵乘車突圍,終不成功,被瓦剌部俘虜,隨征大軍幾乎全部戰死,王振也沒有逃脫被錘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