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為什麽會爆發?
2007年,政府提出“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融合”,為中國的產業升級和轉型奠定了政策基礎。2015年,國務院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壹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提出了中國智能制造的概念。2017年底,國務院明確提出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到2025年,形成3-5個達到國際水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百萬個工業app,百萬家企業接入雲端,形成建平平臺與平臺雙向叠代、相互促進的制造業新生態。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如江蘇《關於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為產業發展營造了積極的環境,有望引導和帶動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再次提速。工業互聯網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要方向之壹。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推動了相關政策的實施。工信部先後與上海、浙江、廣東政府合作建設工業互聯網示範基地。政府鼓勵示範基地發揮資源聚合優勢,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提供創業創新環境和專業服務,構建資源聚合、創新活躍、協同高效的產業鏈“雙創”新生態。江蘇省經信委聯合阿裏雲啟動首批江蘇“1+30+300”項目,主要推動阿裏雲與省內30家服務機構、300家制造企業的深度合作,構建全服務鏈體系,支持企業互聯網轉型。目前,徐工集團、吉利等大型制造企業已經加入該項目,與阿裏雲合作進行產業升級。
制造智能化的內生需求和新興技術的興起,推動工業互聯網快速崛起。
制造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需求是由內生需求驅動的。首先,工業數據的爆炸式增長需要新的數據管理工具:隨著工業數據采集範圍的不斷擴大,數據的種類和規模呈指數級增長,需要壹種全新的數據管理工具來實現海量數據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存儲和管理。其次,企業的智能決策需要新的應用創新載體:數據的豐富為制造企業進行精準管理創造了前提,但工業場景高度復雜,行業知識千差萬別。少數大企業驅動的傳統應用創新模式無法滿足不同企業的差異化需求,迫切需要壹個開放的應用創新載體。通過工業數據、工業知識、平臺功能的開放調用,降低應用創新門檻,實現智能應用的爆發式增長。第三,新的制造模式需要新的業務交互手段:為了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制造企業之間在設計、生產等領域的並行組織和資源協作越來越頻繁,這就要求企業的設計、生產和管理系統要更好地支持與其他企業的業務交互,這就需要壹種新的交互工具來實現不同主體、不同系統之間的高效集成。
近年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新興技術的興起,為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奠定了相應的技術基礎。首先,雲技術的成熟大大降低了制造企業IT的運營成本和部署成本;其次,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進壹步的優勢:物聯網實現了研究、設計、生產、銷售的各種資源的動態配置,以及產品的全過程跟蹤和測試,獲取大量數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挖掘數據價值,強化制造企業的數據洞察能力,實現智能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