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星地球》紀錄片的思考
星球地球紀錄片回顧1在戈壁的旱季,缺水引發了動物前所未有的大遷徙。大象們在母象的指引下尋找記憶中的水,壹只小象脫離了象群,這將是壹個殘酷的命運。經過數周的旅行,遷徙的動物終於找到了沼澤水源。之前的極度幹旱和此時的碧水藍天形成了強烈的畫面對比,動物的歡樂在此時被增強渲染。
水是重要的環境因素,是地球生物的生命之源,是地球能量、物質循環和生物代謝的主要介質。天然水97.3%以上是難以直接利用的海水,其余淡水資源分為高山冰蓋、極地冰川、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目前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大部分取自河流、淡水湖和淺層地下水,其總量僅占世界天然水總儲量的1%左右。地球上可用的淡水資源非常有限。由於水資源補給的主要來源是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具有隨機性和周期性,區域分布不均勻,因此缺水是壹個長期的歷史問題。
《行星地球2》紀錄片反思說到自然,妳會看到食物鏈。從食物鏈頂端到昆蟲、螞蟻、植物、真菌的任何壹個環節,都會影響整個生態平衡。這次看這部紀錄片和以往看動物片不壹樣。以前看熱鬧,這次可能年紀大了,感觸多了。
首先,無論是昆蟲、哺乳動物、貓等哪種生物。,它們這輩子做的就是三件事:吃飯,交配,繁殖下壹代。這也是人自稱高等動物的區別。但人看世界,大部分人壹生除了這三件事,什麽都不做。如果妳想有壹個好飯碗,壹份好工作,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妳會受到漂亮女孩的青睞,或者壹群女人和許多孩子。在人們所說的低等動物王國裏和我們有什麽不同?有壹個場景,由於幹旱,壹群白色的公馬領著壹群母馬在壹個水源喝水,很快另壹匹黑色的公馬領著另壹群母馬來到這個水源。這個時候,這兩組種馬必須壹決雌雄。如果黑種馬不能打敗白種馬,他的壹群母馬就會去白種馬的後宮,因為白種馬現在有水資源,也就是說它有資源繼續活下去。最後,黑種馬打敗了白種馬,得到了水源,得到了白種馬的妻妾。白色種馬不得不獨自離開。縱觀人類歷史長河,何其相似。在古代,誰有權力,誰就可以成群結隊地妻妾成群!只是現在是壹夫壹妻制,人類也是從之前的蠻族逐漸進化而來,但人類畢竟是從靈長類進化而來,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不講究壹夫壹妻制,只有鳥類才是壹夫壹妻制,而且還有壹些基因刻在人的骨頭裏,所以現在會出現小三、紅燈區等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至於這個基因以後會不會像鳥壹樣進化,我不知道這輩子只能鑒定壹個人。我知道這在我短暫的生命中是無法改變的。
我們來談談打獵。每壹個生物今天都睜開眼睛,開始填飽肚子。只是有的物種可以吃十天,有的物種需要每天吃。有的是團隊合作,有的是單打獨鬥,歷史發展到今天,每壹種生物都還能在世界上生存,自由能量生存的原因,或者是它強大的繁殖能力,或者是它強大的適應能力,總有它生存的理由,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也要看妳的生活好不好。如果妳生在資源好的地球,生存壓力會小壹些,吃的會輕松壹些。如果出生在非洲沙漠的物種,即使是獵豹和獅子,也比生活在其他地球板塊的同類有更多的狩獵失敗。當時看到這個,不禁想到了人類。人類不就是這樣嗎?今天生活在非洲的兄弟們的生活狀態,肯定是我們現在無法相比的。連吃飯都是問題,沒時間談理想。
最後,我覺得制作人主要是想表達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理念,因為人類瘋狂的生產和繁衍,破壞了生態平衡,大自然才發展到今天這樣。印象最深的是埃塞俄比亞的哈勒爾人和鬣狗相安無事。每天晚上,壹群人通過壹堵通往城市的墻進入城市。屠夫會把骨頭給鬣狗吃,壹個叫約瑟夫的老人可以用聲音召喚鬣狗為己用,他可以直接用手餵它們。這個傳統在這裏已經有幾百年了,這裏的鬣狗不會攻擊人類。要知道這些鬣狗是野生的,不是動物園裏那種從小就失去野性的動物。
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關鍵是看妳想往哪裏發展,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人和動物如此,人和人更是如此。世界上多了信任和互助,世界真的會變得更好!
《行星地球》是BBC制作的大型紀錄片。* * *分為11集,分別是:南極北極、高山、淡水、洞穴、沙漠、冰雪世界、叢林、淺海、季節森林、深海。每集時長約48分鐘,從陸地到海洋,從地下世界到世界房屋。紀錄片是壹種獨特的電視文化形式,它以紀錄片的方式還原現實世界。它是所有視頻形式中我最喜歡的,所以它經常被用於教育目的。從本質上說,地球的最終目標是教育地球公民珍惜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家園。但從表現形式上看,影片沒有說教,而是用震撼人心的畫面和振聾發聵的解說震撼人心,引發反思。從我看高清模式的那壹刻起,我就知道這部大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事實上,該紀錄片的拍攝成本高達2500萬美元,攝制組走遍七大洲,歷時5年拍攝。正是這些背後的努力和高標準,讓《星球大戰的誕生》在熒屏上讓很多其他影視作品相形見絀。
完全記住這壹集的內容並不容易11,但總有壹些畫面在觀看時深深地定格在妳的腦海裏,啟發妳深入思考:
(1)
太陽從北極升起,壹只北極熊露出試探性的腦袋,然後爬出洞穴,身後跟著兩只可愛的小北極熊。然而,沒有時間玩耍和享受,母北極熊正在挨餓,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獵取足夠的食物。這部分讓我想起後面的壹只雄性北極熊,它在海裏遊了很久。但是仍然沒有抓到食物。無奈之下,它只好鋌而走險去攻擊海象。幾經努力,還是失敗了。可憐的北極熊只能默默等待死亡的到來。它絕望的眼神讓人覺得很心疼。這些讓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報道:越來越難獵殺的北極熊,其實是在互相蠶食,雄性北極熊攻擊小北極熊補充能量。看到那張圖片的時候,大熊有壹只熊的嘴裏還剩下差不多壹個腦袋,雪地上有很重的血跡。
北極熊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全球變暖的影響,北極冰川的加速融化,曾經依靠浮冰覓食的北極熊現在不得不提前返回岸邊。覓食的缺乏讓北極熊越來越瘦,體脂的減少讓它們很難在寒冷中存活,從而導致了食人的悲劇。罪魁禍首是全球變暖。
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還有甲烷和臭氧等。在地球生態系統中,二氧化碳的自然產生和自然吸收壹直保持著平衡。然而,由於化石燃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斷釋放到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阻止了地面熱量散發到空氣中,從而提高了地面溫度,造成了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的有害影響是深遠的:它會導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國家和島國的生存;改變自然生態,削弱大氣經向環流,改變降水分區,加重幹旱和蟲害。
(2)
鏡頭深入壹個山洞,露出大熊貓的大臉。大熊貓把寶寶抱在懷裏,就像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裏壹樣,是壹幅溫馨的畫面。六月,非洲極其幹燥。口渴的大象和獅子想使用壹個小水坑。夜幕降臨時,大象變得危險起來。最後,壹只和大象分開的大象遭到了獅子的攻擊,獅子們享用了這頓美餐。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動物,數量已經非常稀少,而壹向溫順的大象也面臨著數量逐漸減少的危險。
據英國《衛報》報道,從2000年到2009年,短短十年間,從中國白暨豚到聖赫勒拿紅杉,由於過度捕獵和開發、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汙染和人類活動等原因,其中壹些已經在野外滅絕或宣布完全滅絕。自然界有許多瀕臨滅絕的物種。盡管人們知道自己瀕臨滅絕,但他們仍然以尋求經濟暴力為目的進行狩獵和殺戮。非洲叢林象的象牙是偷獵者夢寐以求的,殺死壹頭大象可以給偷獵者帶來數千磅的暴力。淡水海豚數量很少,受到水汙染和捕獵的嚴重影響。中國的長江海豚於2006年滅絕,成為50年來第壹個滅絕的哺乳動物。這讓我想起了壹些奢侈的消費:魚翅,是把魚翅曬幹制成的,價格不菲。人們捕捉鯊魚,殘忍地割下它們的鰭,然後把它們扔回水中。鯊魚不會遊泳也不會呼吸,最後死在水裏。壹條鯊魚只拿走它身體很小的壹部分,但是鯊魚會因為這壹小部分而死;同樣,燕窩是壹種極其奢侈的滋補品。金絲燕用唾液建造了壹個完美的鳥巢,人們用很多錢把它拿走了。失去巢穴的金絲燕不得不重新築巢,如此循環,直到金絲燕吐血築巢而死。
在森林的生長競爭中,為了獲得足夠的陽光,植物必須努力保持生長。最後那些優先級較高的植物形成壹層層的葉子,光被第壹層減弱;但在潮濕的地方,生長了形態獨特的真菌,這就成了壹個生物鏈的起點。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題,也是陸地上最大、最理想的物種基因庫。據測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約有654.38+0.3萬~ 654.38+0.5萬平方公裏的熱帶雨林變成荒地,非洲原有的熱帶雨林僅剩三分之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全球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草構成了草原的主體,自然氣候變化導致幹旱草原迅速火起來。但火災過後,草能迅速恢復活力,重新生長,維護草原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是壹個地區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總和。從極地到赤道,物種的豐富度在增加。熱帶雨林包含了世界上幾乎壹半的物種,這在自然地理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義:生物多樣性提供了食物、藥物和壹些工業原料;具有景觀、文化教育和科學研究價值;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自然災害;具有清潔環境等功能。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環境的破壞、亂砍濫伐、過度利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狩獵、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外來物種的入侵等等。生物多樣性是脆弱的,很容易被破壞。
(3)
在戈壁的旱季,缺水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動物遷徙。大象們在母象的指引下尋找記憶中的水源。壹只小象和象群失散了,等待它的將是殘酷的命運。經過數周的旅行,遷徙的動物終於找到了沼澤水源。之前的極度幹旱和此時的碧水藍天形成了強烈的畫面對比,動物的歡樂在此時被增強渲染。
水是重要的環境因素,是地球生物的生命之源,是地球能量、物質循環和生物代謝的主要介質。天然水97.3%以上是難以直接利用的海水,其余淡水資源分為高山冰蓋、極地冰川、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目前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大部分取自河流、淡水湖和淺層地下水,其總量僅占世界天然水總儲量的1%左右。地球上可用的淡水資源非常有限。由於水資源補給的主要來源是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具有隨機性和周期性,區域分布不均勻,因此缺水是壹個長期的歷史問題。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會產生各種環境問題,使江河湖泊面積減少,地下水枯竭,造成水汙染。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汙水,工業汙水,農業生產項目排放的汙水以及滲入地下的城市汙水,正導致越來越多的水體受到汙染。童年記憶中幹凈清澈的河流不再是,而是充滿綠色物體的臭水。水汙染也有很多影響:日本富山縣1953到1956的水俁事件。熊本縣水俁港的漁民患有中樞神經疾病。研究表明,水俁化肥廠排放的汞侵入了魚體,含汞的魚類和貝類進入了人體。1955——1972,日本富山縣神童川谷發生骨痛。由於當地居民長期使用被金屬鎘汙染的河水和大米,鎘在體內蓄積,損害腎功能,導致全身骨骼軟化和疼痛,先後有200多人死亡。水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直接的;水質汙染會影響工業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用受汙染的水灌溉農田,會破壞土壤,影響農作物生長;水汙染會危及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導致水生生物多樣性減少。
(4)
從地球上方的黃色區域,幾乎觸及天空的黃色風暴,壹望無際的黃色沙漠,蛇把身體藏在沙子裏,鏡頭拉近,可以看到沙子像細雨壹樣落下,甚至可以聽到沙子落下的聲音。黃色的背景上,壹只駱駝孤零零地站著,在沙漠的熱風和波濤中只能看到壹個大致的輪廓。
沙漠的形成是大自然長期作用的結果。大約30%的陸地表面是沙漠。我們這裏討論的主題不是沙漠,而是沙漠讓我想起的荒漠化。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被列為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壹。20世紀8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饑荒是荒漠化造成的最引人註目的環境災難,難民的悲慘景象震驚了整個世界。根據1991年底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準備的報告評估結果,全球荒漠化面積從191的34.92億公頃增加到1991的35.92億公頃,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4,影響了全球。受荒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是中國、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從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分布來看,亞洲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地區。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氣候條件異常,人為因素主要是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過度采伐薪柴、水資源利用不當和工礦建設破壞植被,使地表裸露。荒漠化的深遠影響和危害在於,它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環境,直接威脅到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空間,使農牧業減產,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增加大氣粉塵,造成沙塵暴災害。因此,荒漠化已經成為“地球的癌癥”。
上述提到的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喪失、水汙染和荒漠化只是我們面臨的眾多環境問題中的壹小部分。事實上,我們的環境問題已經形成了壹個龐大的系統,主要由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構成:環境汙染包括空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物汙染和其他汙染;生態破壞主要包括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和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7月1987,11,南斯拉夫壹個男孩的誕生成為世界各大新聞機構爭相報道的新聞。這個男孩是地球上第50億個公民。世界人口的爆炸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將是我們在21世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最近上映的《2012》是目前人們關註的壹部電影,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在片中真實地勾勒出來;美國科學家已經確定2036年將有壹顆行星撞擊地球,他們甚至提出了幾種防止行星撞擊、延續人類文明的方法。在我看來,無論地球末日是哪壹天,無論人類的毀滅是什麽形式,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都應該以理性的思維和長遠的眼光認真解決當下的問題。
我們確實在環境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比如各國頒布的環保法律法規,國際環保組織和峰會,國際環保項目,新能源的不斷開發和應用...人與自然是和諧的整體,人不能淩駕於自然之上。其實人類每壹次傷害大自然,自然都會給予嚴厲的反擊,樹立正確的星球地球觀,從每個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