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石窟白園導遊詞
洛陽龍門石窟白園的導遊詞從香山寺向北約5600米來到白園。百源,位於洛陽龍門景區東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地,占地3萬平方米。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妳沒想到會在這裏遇見白居易吧?......
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理七年(772)。五歲學詩,八歲學音韻,16歲從洛陽到中國首都長安。29歲進入仕途,但壹直不成功。而是寫出了3800多首代表民心、為民請命、充滿人民性的詩歌,其中2800多首代代相傳,在歷代詩人中實屬罕見。
白居易晚年在洛陽生活了18年。雖被尊為“少年賦”,但壹生清貧,喜酒,擅詩。他在龍門建了香山寺,開了八灘。他對龍門山水十分眷戀,死後葬於此。
白園是洛陽龍門石窟中為紀念唐代作家白居易而建的自然風景區。這裏記錄了白居易和朋友在詩歌上聽琴煮茶的模式。它還建在洛陽山區的樹海,有點仙風道骨的味道。白居易曾在詩中說:“門前總有流水,墻上多高樹。竹徑繞荷塘,退百余步。”白色花園的設計與此非常接近。
迎接白色花園的是顧青區。直行進門,卻見路轉峰,林中密林;山泉叮叮當當,池水清澈。極其優雅。通道兩旁青竹,瀑布濺出悅耳的水聲,荷塘飄著秋的涼意。
龍門東山叫香山,這個山谷叫顧青。顧青把香山的北坡分成壹座叫琵琶峰的山。白色花園沿著綠色山谷進入,圍繞琵琶峰而建。占地44畝,錯落有致,裝飾精美。白園有三個區別於其他景點的特點。只有熟悉了這三個特點,才能有獨特的感覺。
首先,尋找白居易生前的蹤跡,瞻仰詩人墓地,品味貴族生活,欣賞不朽詩篇。妳可以跨越時空走近詩人,與心靈交流。其次,這裏的山水是圍繞白居易的性格和詩風展開的。秀美的山川、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碑碣長廊,無不體現出詩人的氣質、盛唐風貌和天人合壹的完美特質。第三,園內的石雕、楹聯意味深長,尤其是白居易詩詞廊、日本碑廊,集古今中外數百家之長,與龍門二十品等石雕藝術隔河相望。也為中國石雕藝術三大寶庫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白園內有10多個景點,包括顧青區、樂園、詩廊、墓區、日本書法廊、道士書店等。顧青區位於兩山之間,包括白螭、聽壹聽、石板橋、松竹和安百裏。進入顧青區瀑布,碧水蕩漾,竹林蔥蘢,白蓮飄香,讓人心曠神怡。面向顧青,是詩人結交詩友的地方。室內天然巖石裸露,漢白玉雕像別致自然,坐在巖石上,給人壹種深入思考世界的感覺。
站在世外桃源前,我們能深切地回想起詩人原著中“門前總有流水,墻上多高樹,荷塘繞竹徑,百余步纏綿”的內涵。中外名家題寫的詩廊有38塊立石,行、草、印、隸書齊全,既能欣賞白居易的名作,又能領略書法藝術之美,日本書法廊是為中日書法交流而建,其中大部分是當代日本書法家的作品。它於2000年3月向公眾開放。墓區位於琵琶峰,從牡丹壇可以到達。有白居易墓、臥碑、烏頭門、海內外敬慕白居易的客人和民族的立碑。墓前用石頭鋪成,墓後草坪如地毯,四周翠柏環繞,給人壹種肅穆之感。
走上石階,山腰上有壹座名為“聽伊”的亭子,是白居易晚年與好友元稹、劉禹錫玩遊戲、飲酒、品茶、論詩的地方。聽壹亭和宋風亭模仿唐代的建築設計,“亭”與“停”相連,提醒遊客停下腳步,感受山谷的靜謐。山河之間,時間是慢的。聽逸亭,又名曹婷,因《送別古草》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而建。
從聽壹聽,危巖翠柏中有壹座古樸典雅的亭子,題名“世外桃源”。殿內有漢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像,還有素衣的鴿子杖,栩栩如生,有壹種飄飄欲仙的狀態。
白居易(772 -846):樂天、象山居士、醉隱,祖籍太原,曾祖父出生於河南新鄭時遷居夏邑。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香山。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
生於亂世: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壹個“師遁儒術”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後不久,家鄉爆發了壹場戰爭。李藩鎮,分河南十余州,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白居易兩歲時,任公賢的祖父在長安去世,祖母緊隨其後。
白居易的父親白,初為徐州彭城縣知縣(780)松州司授。壹年後,白和徐州刺史李延堅持徐州立功,被提升為徐州特駕。為了躲避徐州的戰亂,他把家人送到蘇州府裏過太平日子。白居易得以在蘇州富力度過童年。而白居易卻才華橫溢,讀書非常刻苦,以至於嘴都酸了,手都長了老繭。年紀輕輕,頭發全白了。
為官生活:806年,白居易以書商身份上學。同年四月,授郭縣(今周至縣)尉。807年,任進士考官、薊縣校尉,授翰林學士。在808年,他被留下來收拾遺體,並歡迎楊雨晴的妹妹成為他的妻子。810年,調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0年,母親陳去世,留下丁酉,回到崗位。814年,回到長安,授太子左贊善為大夫。
白居易以為自己得到了喜歡文學的皇帝的賞識和提拔,所以希望以盡官員之責來報答他。所以他頻繁寫作,寫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希望能彌補時局,甚至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的話被接受了,但他言語的直接讓唐憲宗感到不快,向姜立抱怨:“白居易的小子把我捧上了天,卻對我無禮。我真的受不了了。”姜立認為這是白居易的忠誠,並勸憲宗開誠布公。
貶謫江州:815年,丞相吳遇刺,白居易主張嚴懲兇手,被認為是越權。後來白居易被人汙蔑:母親為看花掉進井裏死了,白居易卻寫了“賞花”“新井”的詩,有損名教。所以為此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健去江州見白居易。
白居易被任命為中州刺史時,白行健也隨其弟溯流而上。途中在黃牛峽遇到了元稹,他們三個壹起遊泳的地方叫三遊洞。白居易在中州任職期間,在中州東邊的山坡上種花,並將此地命名為“東坡”。同年冬,任中州(今重慶忠縣)刺史,819上任。820年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外臣。
雖然白居易的母親是因看花而死的,但白居易有很多關於花的詩,而且根據宋代的記載,新景詩寫於元和元年前後(新景詩今已失傳),可見此事不能構成罪名。他被降職的主要原因大概和他寫諷刺作品,得罪當權者有關。降江州是白居易人生的壹個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以“濟困”為目標,希望為全國人民做出有益的貢獻;從此,他的行動逐漸轉向“獨處”。雖然他仍然關心人民,但他的行動已經沒有過去的火花了。不過,白居易在江州雖然失意,但總體上還是能夠過得很平靜。他曾在廬山香爐峰北建草堂,與當地僧人交朋友。
在蘇杭工作:820年冬,調任博士、客座。821年,大夫賈朝三開始正式穿五級猩紅袍(猩紅是朱砂的顏色,五級以上官員用)。轉到朱郭,再轉到中書舍人。822年,白居易上書,當時在河北的軍事不被采納,請求到外地工作。7月任杭州刺史,65438+10月走馬上任。在任期間,修建西湖大堤,疏浚水井六口,均有建樹。824年5月,他被任命為太子左書的兒子,將首都劃分為東方,並於秋季前往洛陽,在洛陽買了壹所房子。825年任蘇州刺史,五月就職。826年因病離職,後隨劉禹錫遊揚州、滁州。
他在杭州刺史任上,看到杭州有六口古井年久失修,就主持疏通這六口井,解決杭州人的飲水問題。看到西湖淤塞農田幹旱,於是築堤蓄湖水,以利灌溉,減輕幹旱帶來的危害,並制作了《錢塘江石頭記》,將湖水治理的政策、方法、註意事項刻在湖上,供後人知曉,對後來杭州的湖水治理影響很大。白居易離任前,在國庫中留下壹筆官俸,作為後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官俸周轉的資金,事後再補足原值。基金運作到黃巢叛亂時,黃巢到了杭州,文書被燒丟了,基金也消失了。
西湖有白堤,兩岸栽柳。後人誤以為這是白居易修建的大堤,稱之為白公堤。其實這個“白堤”在白居易來杭州之前就有了,當時叫“白沙地”,在白居易的詩裏就有。
白居易在杭州的時候,元稹也是從宰相調任浙東觀察員,浙東和杭州相差不太遠,所以還給了他們很多詩。白居易離開杭州時,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自己的全部作品,編成《白居易長慶集》五十卷。
白居易在蘇州任職期間,挖了壹條西起虎丘,東至長門的七裏山塘河,並在山塘河以北修築了壹條道路,簡稱“七裏山塘”或“山塘街”。
晚年生活:827年,白居易到長安任秘書監,配備紫魚袋,換上紫宮廷服(三品以上官員所穿的衣服)。八二八年,調任刑部侍郎,公駐晉陽郡。829年春,因病與太子客同被授師,回洛陽在道觀演出。65438+830年2月,任河南尹。831元稹死於七月。832年,為元稹寫墓誌銘,袁家給白居易六十萬辦筆,白居易全部交給洛陽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後任太子客司。835年,他被任命為同州大臣,並辭去了他的職務。後被任命為少府太子司的東都,又被任命為鳳儀郡侯,留在洛陽。65438+839年10月,得了風疾。841年,太子被革職,停薪。842年,他成為刑部尚書的官員,領半薪。
白居易晚年的生活,大多以壹種“閑適的生活”來體現他“清貧孤獨”的哲學。844年,73歲的白居易出資對龍門周邊的石灘進行了發掘,並在工作完成後,寫下了《龍門八段石灘二首》壹詩作為紀念,至今仍體現著他“濟世而達目的”的人生觀。
白居易晚年大部分時間在洛陽度過,與劉禹錫同唱,經常遊歷龍門。自述《池上章》《醉音先生傳》。845年,74歲高齡的白居易仍在露蒂召開“七老會”,參加會議的有高虎、吉焦、鄭智、劉真、陸臻、張混和白居易。同年夏,七老和尚李汝滿和聯合起來畫了壹幅《九老圖》。白居易晚年信佛,被封為香山佛教徒。他是僧侶魯曼的弟子。
洛陽安詳辭世:白居易於五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九月八日)在洛陽逝世,享年75歲,由尚書右仆賜畫像,謚號,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死後,唐玄宗·陳麗寫了壹首詩悼念他,詩中說:“誰教明路做了六十年的詩人?”浮雲不出名好住,自然是幸福的。男生演繹《長恨歌》,胡二會唱《琵琶行》。文章滿行人耳,我壹度心酸。《白長卿文集》的作者,有71卷。
自釀葡萄酒:白居易自釀的葡萄酒品質出眾。他為自己的酒寫了壹首詩:“壇口中,玉液金脂;玩起來很愉悅,品嘗起來也很享受;熱情好客,然後皺眉頭;經過四五分鐘的深思熟慮,我進入了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釀酒的歷史不僅有記載,即使在今天,“白居易釀酒除夕賞鄰”的故事也在渭北世代流傳。
素口腰:素口腰,儲妓取樂,始於東晉,多見於唐代。為了擺脫生活的煩惱,白居易用妓女的音樂和詩歌放縱自己。有十幾個妓女的名字是從他的詩中得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蠻和蘇凡。唐孟邦《能感物語詩》記載:“白尚書在好歌,妓善舞。這味道就像壹首詩:櫻桃蘇凡嘴,柳樹小腰”。
白居易六十多歲時,被風吹癱了,於是賣掉了那匹好馬,請求蘇凡離開他去結婚。然而,他的馬嘶叫著,舍不得離開。蘇凡也流著淚說:“師傅,妳來了五年了,壹點也不吃驚。我吃素十年了,沒毛病。這種素顏雖然難看,但並沒有被糟蹋。羅麗依然強大,什麽都沒有。那就是,羅治力仍然可以領先;宋的素菜也可以送給主人。壹旦回去,就沒有回頭路了。
故蘇必去,言亦苦;羅將去,其歌必悲。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主無情是真的嗎?“但是當白居易70歲的時候,蘇凡和肖曼走了。白居易在《隨想錄》中寫道:“在兩座柳樹樓裏,閻娜多年來壹直和醉漢在壹起。明天她被釋放後,世界上還會有春風嗎?“五年三月,今日終,客散空。病與樂天同居,春與蘇凡歸來壹會。”
書籍故事: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被授予秘書、省校書吏、集賢等職,參與整理全國書籍。之後從翰林大學畢業。元和十年(815),貶江州司馬。文人即位,移任刑部尚書。吳宗石是刑部尚書。晚年隱居洛陽香山,成為香山居士。他為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整理集賢書院的書籍時,他有機會接觸大量書籍,這些書籍對他的文學創作影響很大。
私人圖書館相當豐富,有壹座圖書館建築叫“赤北圖書館”。他曾寫過《論池》,說“刑部侍郎革職時,有李千鬥,滿車書”。著有《白長慶集》等。他在自己藏書的基礎上,編纂了《好詞好句》、《白氏經史事六記》(又稱《白六記》),共分1367章。宋代黃堅寫《楊文公袁譚》,其中記載:“人說白居易寫《六帖》,以陶瓶數千,各有標題,為七層架子,置齋中。我命令所有的學生收集他們的故事,並把它們放進瓶子裏。倒著拿,抄成書。”由此可見,白的在第壹次收集資料時就開始了分類收集資料的工作。此外,還有白元·尹姬收藏、白柳合唱收藏、夏洛享受收藏(又稱羅鐘收藏)。
繼續往上走,就是琵琶的巔峰。在翠柏叢中,有壹座磚砌矮墻環繞的圓形土丘,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眠的地方。在圓形墳墓的頂部,草正在生長。墓前有三塊高大的石碑,其中1刻有“唐少夫白陵園”四個字。爬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的土堆是“琴盒”。東南面有壹座長長的香草墓,四周是整齊的冬青和綠草,三根“弦”清晰可見。這就是琵琶的“曲頸”。詩人精通韻律,也是琵琶的頌歌。這座山,這座墓,龍門這片土地,是他最好的安眠之地。
琵琶峰,相傳北魏孝文帝開鑿龍門石窟時,文殊菩薩帶了許多神仙樂隊來觀賞。壹個彈琵琶的仙女,與俗世青年私奔,棄琵琶而去,形成了今天的琵琶高峰。不過,琵琶峰的名字應該取自白居易的著名長詩《琵琶行》。
松柏環抱的白丘,就在琵琶的末端。白居易晚年住在香山,又名“香山居士”。葬於此地,既符合詩人生前的遺願,又與他的代表作《琵琶行》的寓意不謀而合,可謂獨具匠心,令人嘆為觀止。但也有傳說,白居易浸淫官場多年,越來越認識到官場的黑暗。
詩人晚年仕途灰暗,不願後人步其後塵。所以詩人留下了遺囑:從今以後再也不做官了。看琵琶峰前面陡峭,下面水寬,是個絕地,這是選擇墓址的大忌。他刻意舍棄了北邙這個人人向往的風水寶地,把自己的墓址選在了絕地面前的琵琶峰頂,從而打破了自己的官僚作風。
敬仰白居易的中外遊客和各民族都站在這裏紀念。其中壹塊石碑上用中文和日文刻著“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的貢獻重如山,萬古長青,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在墳墓的右邊,有壹塊巨大的石頭躺在石碑上。上面刻著醉音先生的傳記,重達24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石書。
從墓道往左,下到平緩的峰和腰,便是古樸的九曲回廊,回廊的四壁都嵌著現代詩人墨客的詩詞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