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煮牛奶的過程中,上面有壹層薄薄的皮。妳能擁有它嗎?
牛奶在加熱過程中,乳脂膨脹,乳化液粘度降低,促使脂肪上浮,使脂肪聚集在牛奶表面。隨著持續加熱,脂肪球膜蛋白變性,沒有脂肪球膜的脂肪不穩定,容易凝結在壹起。同時,煉乳脂肪會吸附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降低表面張力,最終形成更加穩定的皮膜,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奶皮”。奶皮是可以吃的。
奶皮營養價值高,要說缺點的話脂肪含量也有點高。食用後重新加熱,很難產生新的奶皮,因為牛奶中的物質已經析出,或者只能產生壹層薄薄的奶皮。
奶皮形成的原理牛奶的主要成分是水、脂肪、乳糖、蛋白質等。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微小球體的形式分散在牛奶中,相對穩定。當牛奶加熱到40℃以上時,部分蛋白質變性,與脂肪凝結並在液體頂部形成壹層薄膜。這種膜主要由70%以上的脂肪和20-25%的蛋白質組成,也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奶皮。
皮越厚的牛奶越有營養?其實並不是。奶皮的厚度與牛奶的加熱時間和溫度有關。隨著牛奶加熱時間的延長和溫度的升高,牛奶表面水分不斷蒸發,膜層變得更厚。所以牛奶的皮厚不代表更有營養。
為什麽有些純牛奶加熱後沒有奶皮?鮮牛奶煮沸後,之所以會出現奶皮,是因為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很高,所以加熱後會有壹部分脂肪以脂肪層的形式浮在表面。
市面上的牛奶從牧場出來後,除了在無菌環境下滅菌,還通過乳化均質機將牛奶中的脂肪顆粒由大到小分解並混合均勻。
這樣加熱後奶皮就不會飄出來,因為脂肪已經均勻的混合在壹體化的牛奶裏了。不用擔心高溫殺菌和均質機處理後的營養流失。實驗證明,經過這些工藝加工的牛奶,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乳糖含量與鮮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