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跳墻和尚怎麽個意思

跳墻和尚怎麽個意思

關於“跳墻和尚”

“跳墻”屬於佛、道兩教均有的儀式。

過去,有的小孩並非有什麽大病,只是體弱,但經算命的占蔔,認為“不好養活”。還有的說什麽“克父母”等無稽之談。於是,大人就把孩子送到廟裏,當所謂“跳墻和尚”,或“跳墻道士”。據說,還有極個別的當了“跳墻喇嘛”。以達到為孩子消災卻病,祈祥解厄的目的。

“跳墻和尚”、“跳墻道士”或“跳墻喇嘛”均不是正式出家修行者,也不受戒,只是在廟裏掛個名,所以又叫“記名和尚”、“記名道士”。這種風俗多流行在四十年代以前,通常是先讓小孩到廟觀裏認壹位和尚或道士為師父,成為“記名弟子”。然後,隔若幹年,再舉行壹個“跳墻”儀式還俗。

佛、道兩教的小孩“跳墻”儀式大同小異。現以佛教的小孩“跳墻”儀式為例。

富有的人家,領小孩到廟裏認師父,須事前給小孩剃頭洗澡,從頭上到腳下,換壹套僧裝,還要送廟裏和師父許多禮物。其中,必須給師父定做壹雙僧鞋,將小孩的壹小撮頭發納入鞋底。請壹至三堂大供(如蜜供、套餅、面鮮、鮮果之類),封上若幹“香資”(現錢)做為奉獻,擇日把小孩領至廟內的大殿上。首先由家長上香,叫小孩給佛、師爺爺、師大爺、師父及師叔等,俱行三叩首禮,如受禮人因故未到,亦令小孩向佛三叩首,謂之:“沖上磕了。”然後,師父即給送過來壹個紅封套,內有紅貼,上書“皈依三寶弟子法名某某”,將壹掛用紅絲繩拴著三枚小銅(銀)錢的所謂“鎖”和壹掛佛珠給小孩掛在脖子上,隨即與師爺爺、師父和本廟僧眾、居士們壹起,舉行壹個禮佛儀式,由僧眾、居士們高聲唪誦《吉祥咒》、《大悲咒》,並繞佛舉揚消災延壽藥師佛聖號。交供後,由小孩的家長出資,用素筵給僧眾們擺齋。

師父可以隨意送徒弟壹些禮物,如僧衣、僧帽、經書、木魚等。如是孩子年歲很小,還需給壹個“百家墊子”,晚上,讓小孩把它鋪在枕頭上,當枕巾使用。

小孩認師父後,成了記名弟子,雖然意味著皈依了佛、法、僧三寶,但不見得真的到廟裏去修行,也不用到廟裏去過與僧人壹樣的宗教生活。只是每逢初壹、十五,或佛教節日,例如:每年舊歷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誕辰、四月初八日佛祖釋迦牟尼誕辰、六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得道、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十壹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誕辰、十二月初八日佛祖釋迦牟尼得道等,有盛大法會時,跟著家長來廟裏進香、“隨喜”就行了。

至於什麽時候“跳墻”,並無具體規定。但凡記名和尚都必須在結婚前三天舉行“跳墻”儀式,表示還俗。

按舊例,小孩“跳墻”那天,家裏要舍給廟裏壹頭驢,或者請冥衣鋪給糊壹頭紙驢,表示代替小孩今後給廟裏出力,侍奉“三寶”,即佛、法、僧。還要做壹套僧裝,包括僧帽、僧鞋、僧襪,但並不給小孩穿上,而是擺在殿上,表示剛脫下來的。此外,還須買五十雙筷子(***壹百根)、新掃帚、新簸箕、新撣子各壹把,擺在殿上備用。殿前,設壹條板凳,上面搭著五尺紅布,表示是寺廟的紅墻。

儀式在僧眾們用齋後開始。首先由家長帶領小孩上殿設供焚香,給佛、師爺爺、師大爺、師父和師叔等依次叩首禮拜,師父即將原來所掛之“鎖”上的三枚小銅(銀)幣用剪刀折下,讓小孩用新買來的掃帚、簸箕假裝兒的打掃壹下殿堂,無非是將供桌前地下的高香包裝紙和香灰掃掃。然後,由兩人扭起壹塊紅布,讓小孩披上新做的僧袍,站在底下,面朝殿外。這時,師父便走過來,說道:“自小多災害,父母擔驚駭。自許入空門,全恁佛爺帶。前殿不打掃,後殿不禮拜。脫下僧袍來,趕出山門外……”說著即將壹百根筷子壹齊撒手,落在小孩頭頂的紅布上,意為打了壹百禪杖。簡單的則不用紅布,只是師父用戒尺壹比劃,就算打了。這時,小孩要馬上將僧袍甩掉,跳過殿前代表廟墻的板凳,跑出壹百步,不要回頭。隨後,僧眾和居士們即齊聲唪誦《消災免難經》,即《吉祥咒》。最後,由值堂和尚將香根請下來,有紙驢者當壹並焚化,遂告禮成。

小孩從廟裏“跳墻”跑出來,見著頭壹個澡堂子、理發館就要洗澡剃頭。表示壹切都重新開始了。

選自《老北京的風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6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