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東北文化·色彩繽紛的藝術世界·滿族的筵宴樂舞和祭祀樂舞

東北文化·色彩繽紛的藝術世界·滿族的筵宴樂舞和祭祀樂舞

東北文化·色彩繽紛的藝術世界·滿族的筵宴樂舞和祭祀樂舞

滿族和他們的先世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北方嚴酷的生活環境、殊死的狩獵生活造就了他們粗獷樂觀、勇敢剽悍的民族性格。同東北的其他少數民族壹樣,滿族和他們的先世都能歌善舞,勿吉和靺鞨人的筵宴時期的舞蹈“曲折多戰鬥之容”,說明他們的舞蹈直接來源於生活,是他們經常從事狩獵生產和進行部落戰爭在藝術上的反映。渤海時期靺鞨人常跳的傳統樂舞有“踏錘舞”,《渤海國誌》中記載他們“每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回旋宛轉,號曰踏錘”。這是壹種載歌載舞的集體舞,在民間流傳得很久遠,為後來的女真和滿族所繼承。明朝末年東北滿族崛起,滿族傳統的歌舞又重新興盛起來,每逢年節或重大活動必宴飲歌舞,努爾哈赤本人也“自彈琵琶,聳動其身”,眾人環立,拍手唱曲,以助酒興。清朝統壹全國後,將這些民間舞收入宮廷,在滿族傳統的民間舞《莽式》和《揚烈舞》的基礎上發展成為用於宮廷大典宴饗的舞蹈《慶隆舞》和《喜起舞》。但在東北民間這種自娛性的舞蹈繼續在廣大滿族群眾中流傳。據楊賓《柳邊紀略》卷三記載:“滿州有大宴會,主家男女必更叠起舞。大率舉壹袖於額,反壹袖於背,盤旋作勢,曰‘莽式’。中壹人歌,眾皆以‘空齊”二字和之。謂之‘空齊’,猶之漢人之歌舞,蓋以此為壽也。”吳振臣在《寧古塔紀略》中也說:“滿州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兩人相對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於新歲或喜慶之時。”“莽式”壹詞是滿語“瑪克沁”的音轉,意為歌舞。跳莽式時,旁壹人歌,眾人壹齊口和“空齊”二字,因此稱為《莽式空齊舞》。《空齊曲》多為四分之二和四分之三兩種拍子,曲調多由宮、商、角三個音組成,為結合舞蹈,節奏鮮明,活潑有力。莽式空齊舞至今在東北的壹些滿族地區仍有流傳。

揚烈舞表演時,十六人身穿黃布畫套,又十六人身穿黑羊皮套,全都戴上面具,模仿野獸的動作翻滾跳躍。另有八人騎竹馬,披甲胄持弓矢,分兩翼上場,向北叩壹頭。然後繞場追逐野獸,代表是滿族八旗。其中壹獸中箭,其余群獸均懾伏。這是壹種來源於滿族狩獵生活的民間舞蹈,應用到宮廷宴樂上,象征八旗武功之盛。清人姚元之在《竹葉亭雜記》中對揚烈舞的表演有壹段更為具體的描述。揚烈舞“以竹作馬頭,馬尾彩繒飾之,如戲中假馬者。壹人 ?高蹺騎假馬,壹人塗面身著黑皮作野獸狀,奮力跳躍,高蹺者彎弓射。旁有持紅油簸箕壹人,箸刮箕而歌。高蹺者逐此獸而射之,獸應弦斃,人謂之‘射媽狐子’。”關於揚烈舞的來歷,傳說清初滿族人來過達斡爾族人居住的黑龍江流域,踩高蹺,騎上假馬,射死了危害當地的壹頭猛獸。達斡爾人以為是神,於是歸服了清朝。揚烈舞實際上是宋、金時期流行的民間舞蹈竹馬舞與高蹺相結合的竹馬高蹺,藝術地再現了滿族的狩獵生活,以此歌頌清初開發、鞏固邊疆,建立統壹的多民族的強盛帝國的歷史功績。

滿族的祭祀樂舞是薩滿祭祀樂舞,薩滿教是北方阿爾泰語系中各民族普遍信奉的壹種原始宗教,滿族及其先世靺鞨、女真人都信奉薩滿教。薩滿教以相信萬物有靈與圖騰崇拜為基本特征,天地日月、祖先神靈都是被崇拜的對象。這種宗教的顯著特點之壹就是以巫師“薩滿”作為溝通人與神之間的使者。祭祀時,由薩滿載歌載舞地請神,當神附到他身上時,他便成了神的代言人,向與祭的人傳達“神”的旨意,這種祭祀儀式俗稱為“跳神”。

薩滿樂舞產生在薩滿巫師在祈神、祭祀、驅邪、治病等活動中的舞蹈表演。薩滿請神的儀式壹般分為排神位、請神、神附體、送神等四個部分。薩滿舞是在禱詞、咒語、歌唱和鼓聲中進行的,其表演充滿神秘的色彩。自稱介於人神之間的薩滿頭戴綴著飄帶的神帽,身著艷服彩裙,腰間系多個長形腰鈴,手持哈馬刀、太平鼓、銅鈴、紮板等樂器,邊擊邊奏,邊唱邊舞。鼓是主要的演奏樂器,薩滿以不同姿態,用鼓鞭敲擊出具有彈性的鼓聲,同時不停頓地擺動腰部,使腰鈴發出時緊時緩的聲響,與變化多端的各種鼓點相結合,使人們聽到獨特神奇的薩滿音樂效果。薩滿唱誦的神歌有《祭天》《跳家神》《排神》《接神》《放神》《送神》等十多種曲調。舞蹈動作剛勁粗獷,節奏疾驟,有立、坐、弓、彎等各種舞姿,有進、退、移、轉各種步法,在香煙繚繞、充滿神秘色彩的禱詞、咒語和動人心魄的鼓聲中,薩滿不斷地變換姿式,搖擺、旋轉、跳躍。薩滿誦祝至 *** 處,“則若顛若狂,若以為神之將來也。誦愈疾,跳愈甚,鈴鼓愈急,眾鼓轟然矣”。這時薩滿表現得若昏若醉,好像神已附體,薩滿接著模擬各種神的形態。家神(即祖先神或英雄神)附體時,薩滿以不同舞步表演不同的人物神態,野神附體時,則模擬鳥、熊、虎等形象。薩滿就是運用各種有節奏的人體動作把自己對拜祭諸神的感受和理解以抽象、虛擬的手法傳達給眾人。滿族薩滿有家薩滿與職業薩滿之分,前者主持本族的祭祖、祭神,後者為人驅邪治病。家薩滿祭祖時,族人擊單鼓、紮板、大鼓等為之伴奏。薩滿舞源於原始社會的漁獵生活,在表演中有模仿熊、虎、鷹的動作。清初滿族人每逢狩獵、出征和凱旋歸來都要舉行薩滿跳神儀式。除民間家祭、族祭外,清代宮廷內祭祀也要有薩滿跳神活動。薩滿舞是薩滿教儀式中保存和流傳下來的民族藝術之壹,它雖然有宣傳迷信、裝神弄鬼的落後面,但又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對民間舞的形式與發展產生了壹定的影響,並逐步發展成自娛性的滿族民間太平鼓和腰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