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簡介
kǔ dīng
2 《*辭典》:苦丁 2.1 出處《四川中藥誌》
2.2 拼音名Kǔ Dīnɡ
2.3 苦丁的別名小山蘿蔔、龍喳口(《草木便方》),叉頭草(《四川中藥誌》,蛾子草(《中草藥通訊》(3):58,1972)。
2.4 來源
為菊科植物臺灣萵苣的全草。3~4月采收。
2.5 原形態壹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全體均含有白色乳汁。主根數個,圓錐形。莖單壹,直立,圓柱形,疏生長毛,上部多分枝。葉互生,通常無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3~5厘米,羽狀分裂,裂片邊緣復作齒牙狀,先端裂片較大,兩側裂片略下傾,先端尖銳或漸尖、或鈍,基部呈耳廓狀抱莖,耳緣具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主脈上具有長毛。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圓錐花叢,總苞圓筒狀;苞片覆瓦狀排列,內列苞片披針形,較長,外列苞片短小;花淡黃色,全部舌狀;雄蕊5,著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花柱纖細,柱頭2裂。瘦果卵圓形,扁平,黑色,先端具喙,冠毛白色,細軟。花期5~9月。
2.6 生境分布生於路邊及荒野。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湖南、福建、臺灣等地。
2.7 性味①《草木便方》:"苦。"
②《四川中藥誌》:"性寒,味苦,無毒。"
2.8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疥癬,疔瘡,癰腫,蛇咬傷。
①《草木便方》:"解毒,散熱,清火,利筋骨,治中惡,羊疔,同蕌用。蛇傷起皰,搗塗。"
②《四川中藥誌》:"清熱解毒,調經種子。治瘡毒癰腫及蛇傷。"
2.9 苦丁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2.10 苦丁的臨床應用治療扁桃體炎:采用蛾子草未抽薹幼苗的主根,鮮者3~5錢,幹者1~3錢,水煎兩次,混合,分3次服;或制成丸、散劑服用,每次0.5~1錢。據100例的隨訪觀察,壹般服藥1~2日即獲痊愈。
2.11 摘錄《*辭典》
用到中藥苦丁的方劑 香棗丸zǎowán《瑞竹堂方》卷二:方名:香棗丸組成:苦丁香。主治:十種蠱氣病。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
六丁神散拼音:liùdīngshénsǎn處方:苦丁香6枚(或稱5分重),白丁香1錢,苦參末5分,赤小豆1...
掌中金丸ngzhōngjīnwán處方:川山甲(炮)甘草苦丁香川椒苦葶藶白附子草烏頭豬牙皂角各6克巴豆3克...
吹喉祛風散鴨嘴者,炒)、腦子壹字,碧雪、白僵蠶(炒去絲)、苦丁香(即甜瓜蒂,不用多)、燈草(米糊漿炒)。制法...
奪命返魂散),杏仁4錢(去皮尖,2味用麩炒),炒藥麩4錢,苦丁香1錢,信1兩(獨蒜去心,盛信在火內燒去性),...
更多用到中藥苦丁的方劑用到中藥苦丁的中成藥 杜仲雙降袋泡劑
100袋,即得。性狀:本品為棕褐粉末;氣微,味微苦回甜。鑒別:(1)取本品5g,加乙醚20ml,水...
源吉林甘和茶翹96g桑葉145g淡竹葉193g廣藿香289g苦丁茶72g水翁花72g荷葉289g川木通96g梔子...
鵝毛管眼藥蒿、石菖蒲、茯苓、銀花、連翹、甘草、玄參、枳殼、苦丁茶、枸杞子、木賊草、望月砂。功效:清火明目,消腫...
甘和茶狀:本品為黑褐色粉末狀或顆粒狀藥茶;氣香,味微甘苦。鑒別:(1)取本品1袋(或包),加水30ml,...
通脈寶膏野菊花當歸蒲公英赤芍天葵子石斛雞血藤玄參甘草牛膝苦地丁延胡索(醋炙)黃芩黃芪白術(麩炒)性狀:本品...
更多用到中藥苦丁的中成藥古籍中的苦丁 《臨證指南醫案》:[卷八]耳
。以左耳為甚故也。桑葉丹皮連翹黑山梔青蒿汁象貝母丁腎開竅於耳。心亦寄竅於耳。心腎兩虧。肝陽亢逆。故...
《邵蘭蓀醫案》:[卷壹]暑殼(錢半)川樸(壹錢)省頭草(三錢)條芩(錢半)苦丁茶(錢半)通草(錢半)蔻殼(錢半)滑石(四錢)介...
《臨證指南醫案》:[卷八]頭痛目。是陽氣驟升。乃冬失藏聚。水不生木之征也。頻以苦辛治目。風陽上聚頭巔。肝木橫擾。胃受戕賊。至於嘔...
《葉天士醫案精華》:五竅芎小生香附郁金羚羊角夏枯草幹荷葉邊青菊葉汁泛丸苦丁茶煎湯送形瘦尖長。稟乎木火。 *** 不足。腦髓不固。...
《臨證指南醫案》:[卷八]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