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哪些美食和特產成分?
1熱幹面
20世紀30年代初,漢口常棣街有個叫包利的菜販,靠在關帝廟周邊賣涼粉和面湯為生。有壹天,天氣異常炎熱,很多吃剩的面條都沒有賣完。他怕面條變酸變質,就把吃剩的面條煮熟瀝幹,晾在案板上。壹不小心打翻了案上的油鍋,把香油灑在面上了。當包利看到這壹幕時,他別無選擇,只能將面條和油混合,再次風幹。第二天早上,包利把拌了油的熟面條用開水燙壹下,撈起瀝幹,盛到碗裏,再加入賣涼粉的調料,使之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麽面,他脫口而出是“熱幹面”。從此,他壟斷了這種面條,不僅人們爭相品嘗,還有許多人向他學習。
幾年後,壹個叫蔡的人在中山路和的交叉口開了壹家面館,名叫記,是武漢有名的熱幹面館。後來搬到漢口水塔對面中山大道,改名武漢熱幹面。
2號武昌魚
毛澤東的名句“只喝長沙水,吃武昌魚”使武昌魚名揚海內外,飄香萬裏,成為湖北名菜。武昌魚,學名團頭魴,俗稱“凡口鯿魚”,產於鄂州梁紫湖與長江交匯處的凡口。武昌的名字來源於三國。據《三國誌-兀術-陸開傳》記載,武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末代皇帝孫皓將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武昌(今鄂州),達官貴人怨聲載道,左丞相陸開上書勸阻,引用“寧飲建業水,不吃武昌魚;寧死在建業,不死在武昌。從此,凡口鯿魚被命名為武昌魚。武昌魚頭呈塊狀,背厚,鱗白,側呈菱形,口寬,背鰭短,尾柄高。每邊14根肋骨,比其他鯿魚多壹根,腹部無黑膜。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壹級美味,故有“凡口鯿魚天下第壹”之美譽。武昌魚得到了歷代學者的高度評價。1956年,毛澤東在《水調歌頭水遊》壹詞中寫下名句“只喝長沙水,吃武昌魚”,使武昌魚名揚海內外。醫學界人士認為,經常食用團頭魴可以預防貧血、低血糖、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3號豆皮
武漢豆皮,尤其是老通城的豆皮,以味道鮮美著稱。
65438年至0958年,毛澤東主席兩次到訪老桐城,品嘗了三鮮豆皮,並結識了老桐城專營豆皮的高繼南。周恩來總理和其他中央領導同誌都嘗過三鮮豆皮。來自英、美、法、德、日等5 0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知名人士、歸國華僑和港澳同胞不計其數。
豆皮是湖北傳統的地方風味。在農村,每年冬季農閑時,冬季至日過後,都有燙豆皮的習俗。尤其是臘月二十四前後,幾乎家家戶戶都燙豆皮。豆皮傳入武漢後,壹些夫妻店靠門搭竈,開在街上。他們還用蔥和糯米做餡料。這是早期的光豆皮。有時候顧客自帶雞蛋,要求打在豆皮上。它的顏色很鮮艷,橙色很清爽。這是武漢有名的蛋光豆皮。那時候五常王府口的豆皮不需要雞蛋,只需要壹點糯米和蔥花。它吃起來外軟裏重,味道鮮美,很受人們的歡迎。
抗戰勝利後,漢口大支路的老桐城食品店以經營三鮮豆皮為主要小吃品種,並在大門口安裝了“豆皮之王”的霓虹燈。高濟南在老桐城專門做豆皮。他做的豆皮,具有瓤清、皮薄、火候恰到好處、加料調味恰到好處、均勻壹致的特點,吃起來鮮美爽口、外酥裏嫩。後來老通城的豆皮顏色從三鮮豆皮發展到蝦仁豆皮、香菇豆皮等品種。50年代中期,三鮮豆皮不僅遍布武漢,還流傳到上海、廣州、長沙、烏魯木齊等地。
4號吳京鴨脖
戰國時,楚王率軍東征,途經漢中,人疲力竭。有壹天,路過壹個野湖,看到壹群鴨子飛過,場面很壯觀。楚王大喜,令軍士捉來吃了。再過幾天,鴨子不計其數,部隊裏就壹只,好吃。教大家秘方沖泡,鴨脖很好吃。楚王嘗了,贊不絕口。而且部隊裏的士兵特別喜歡。得到這種美味後,楚軍更加勇猛,成為“七俠之大事業”。偶爾傷寒身體不適,吃了也沒什麽問題。大家都說絕對是。吳京鴨脖的名字由此而來。
千百年來,這個秘方沒有流傳下來。有唐臘九,漢口人,飲食好,下大力氣準備好吃的。有壹天,我在川中偶遇壹位朋友,說起戰國時期吳京鴨脖的美味,我不禁感嘆。唐突發奇想,翻閱古籍,尋找良方,結合川鄂之長,加上歲月的清貧,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它釀的鴨脖也是壹絕。人吃之,皆嘆為佳肴。“九九鴨脖”的名聲就這樣發揚光大了。已經十幾年了。千年美食將在此終結。
第五季梅湯包
四季美堂管鮑,位於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創建於民國十壹年(1922)。老板叫田玉山,漢陽人,以前是賣水果的,後來生意清淡,改做熟食。開的時候請了個南京師傅做豬油蔥油餅,後來加了小籠包。當時只有五張半圓桌,是小規模的夫妻店。民國初年,漢口回龍寺和長勝街有兩家峽江飯店,都被稱為“四季美人”,湯包更是非常有名。田玉山也想借這個“名牌”招攬生意,但覺得自己是本地人,怕惹麻煩,就立了個“美麗園”的招牌。沒想到,他的侄子田澤春在“美麗花園”隔壁掛出“四季美人”的招牌,包餃子,唱對臺戲。這激怒了田玉山,他幹脆摘下了“美麗花園”的招牌,換上了“四季美人”的招牌,在湯包質量上下足了功夫,吸引了不少顧客。田澤春的《四季美人》無人問津,很快就關門了。在這場叔侄競爭中,田玉山壹舉兩得:即碾壓了田澤春,又創造了《四季》
此後,又在民生路、四館廳開了四家“四季美”。此外,大紅樓、竹聯春等很多餐廳也經營湯圓,但畢竟不如田玉山的“四季美”湯圓好吃。所以在激烈的競爭中,他的生意壹直很好。解放後,1956實行公私合營。現在無論是經營規模,服務設施,品種風味,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為什麽四季的湯圓那麽好吃?這和武漢的歷史和習俗有關。武漢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大型商埠。“萬人來此揚帆過揚州”(李白詩)擠滿商旅,也帶來各地美食風味爭奇鬥艷。灌湯包曾經是江蘇省著名的小吃。很久以前武漢有壹家餐館經營鎮江灌湯包。現在,具有武漢地方特色的四季湯圓是由四季美老廚師在鎮江湯圓傳統做法的基礎上,根據武漢人民口味的不斷提高而逐漸形成的。具有皮薄、湯濃、餡嫩、味鮮的特點。老廚師湯包之王鐘生初等人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做出了很多貢獻。
6號棉窩
面窩和熱幹面壹樣,是武漢人最愛吃的早餐之壹。制作簡單,遍布武漢三鎮街頭。大部分都是擺攤或者餐廳經營,沒有代表性的店鋪。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當時漢口漢正街季家嘴附近有個賣餅幹的叫常誌仁。看到賣餅幹的生意不好,他嘗試創造壹個新的早期品種。經過反復琢磨,他讓鐵匠做了壹個凸窩形狀的幹鐵勺,澆上大米和黃豆混合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在油鍋裏炸,很快就做出了圓滾滾的年糕,四周又厚又空,顏色黃又脆。人們認為它是獨特的。吃起來厚的部分軟,薄的部分脆,非常入味。常誌仁稱之為綿窩,流傳了100多年,成為壹種價廉物美的早餐。
七號米酒
孝感黃酒是我省傳統的地方風味小吃,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明朝就出名了。它以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特制的鳳窩酒曲為發酵劑,經糖化發酵而成。成熟原米酒──米三唐慶,色澤翠綠,蜜香濃郁,口感香甜,富含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飲用後能增進食欲,提神醒腦,具有補氣養血、滋陰補腎的作用。對孕婦和經期婦女多吃尤其有益,是老少皆宜的營養品。
八號米巴
從江漢平原傳入武漢,成為市民喜聞樂見的早餐。方法是將大米磨成漿發酵,加入面粉、糖、純堿等。然後攪拌均勻煮熟。外殼金黃酥脆,裏面的肉又白又軟。
現在武漢人愛吃耙尖。康生產的耙比過去大兩倍,薄,脆,風味獨特。
隨處可見,但是想買到壹樣厚不酸的東西吃就不容易了。
9號糍粑魚
“糍粑魚”是壹道具有濃郁湖北地方風味的地方名菜。它是用鯉魚肉腌制、曬幹、油炸而成的。2。“糍粑魚”味道鹹辣,氣味清香,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之說。吃鄂東南的“糍粑魚”是人們的壹種愛好,因為它可以增加飯量,改變酒的味道。
這種魚因為切成塊狀,看起來很像糍粑,所以取名糍粑魚。
10號珍珠球
湖北民間傳統蒸菜是以豬肥肉、瘦肉、魚肉、荸薺丁為原料,配以精鹽、胡椒粉、蔥花、姜末、紹興酒、餡料,擠成小團,卷在浸泡過濾後的糯米上,放在抽屜裏蒸熟。色澤潔白,米粒晶瑩如珠,丸子吃起來軟糯可口。
練習:
第壹步:糯米洗凈,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不要太多,泡米即可。
第二步:把肉剁碎。我通常自己用刀剁肉。我不買加工過的肉,不香不嚼。
第三步:在加入調味料之前,加入切碎的和切碎的姜和洋蔥(取決於個人喜好)。
第四步:加入適量的料酒、醬油、鹽、味精(可以用舌頭舔壹下就知道味道了)。
第五步:防止少量粉。(我放面粉)然後把做好的珍珠球放在配料裏,攪拌均勻。用手擠差不多壹個球,然後在糯米碗裏滾,碗面會占壹圈糯米。這時,它是壹顆“珍珠”。然後把珍珠放在洗凈上油的大白菜葉子上。當妳這樣做的時候,妳可以燒開水,等到水開了,把它們放上去蒸30分鐘。這時候香味就會飄出來,還有大白菜淡淡的香味。美味的珍珠丸子是可以做的。
第11號綿羊三正
綿陽是江漢平原的壹個大縣,歷史上包括今天的洪湖市,近年來改為仙桃市。這壹帶水域多,物產豐富,是魚米之鄉。人們愛吃蒸菜,有“蒸無菜”的習俗,被稱為蒸菜之鄉。三蒸是指三種蒸菜,有的指蒸魚、蒸肉、蒸雞,有的指蒸魚、蒸肉、蒸丸子,有的指蒸豬肉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子。中國烹飪大師孫曾赴仙桃考察綿陽“三蒸”現狀,他說“三蒸”原指蒸魚、蒸肉、蒸菜。目前還是很受當地人歡迎的。
珍珠丸子是用脂肪均勻的豬肉和魚肉,剁成肉末,拌上蛋清,再拌上胡椒、姜末、濕澱粉等六七種調料,用手擠成直徑五毛錢的丸子,放入篩子裏,用糯米卷好,放入小蒸鍋裏,放在燒開的鍋上蒸。蒸出來的丸子色澤晶瑩潔白,米粒如珍珠般挺立,丸子軟糯綿軟,味道鮮美。
蒸白丸,以瘦豬腿、魚肉為主料,更講究火性,其色乳黃色,丸質軟嫩,油潤軟糯。
第12號歡喜托
上世紀30年代,漢陽棉花街有壹家綿陽人開的店,專做“開心坨”。他在溫熱的油裏慢慢煎,立即倒入另壹個鍋裏用焦糖煸炒,然後拿起鍋,把它變成壹個蓋著芝麻的學習筐來推,這樣“開心坨”的形狀就像壹個核桃,外酥裏軟,甜而不膩。那是當時早產的好食品,很多窮攤販沿街叫賣的“白糖開心坨”就是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