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保健知識
1,飲食健康
食療和藥膳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為天,飲食為生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營養,讓生命得以延續。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學合理的飲食有益健康,而不適當的飲食會危害身體健康。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健康飲食的原則是:飲食規律、品種多樣化、營養全面均衡、搭配合理。
同時也要註意飲食衛生和食品安全,切忌暴飲暴食、饑不擇食。
另外,食療和藥膳是中醫飲食養生最鮮明的特色。中醫認為,藥食同源,藥食皆來自自然,四氣五味相同,可以調理不同的臟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秋季氣候幹燥時,多吃生梨可以起到滋陰生津、解除秋燥的作用。肺熱咳嗽煩渴時,可用其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燉雪梨是清熱潤肺止咳的經典食療方劑。而且藥膳可以養生防病,有助於治療壹些疾病。比如黃芪燉雞,有補氣補虛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再比如痛經的女性,屬於氣滯血瘀。月經前兩三天服用川芎煮雞蛋可以改善痛經。
總之,飲食養生的內容很多。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病情或體質,可以選擇不同的食療或藥膳調理,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
2.生活和保持健康
我們的祖先壹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然而,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激烈。日常學習工作中熬夜加班是常事。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有些人沈溺於娛樂,揮霍健康。不良的生活習慣促使了很多疾病的發生,比如頸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疾病越來越年輕化。
種種跡象告訴我們,生活方式對健康有重要影響。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如起居有規律,不晚睡不熬夜,娛樂適度,勞逸結合;保持房間和家居用品的清潔衛生,經常曬太陽,定期給房間通風;冬天註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趕時尚,不要“只求優雅不求溫度”;夏天要適當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寒冷有空調的環境裏得“冬病”。
3、情緒健康
經典古籍《黃帝內經》記載“悲則氣消,恐則氣郁...休克導致氣機紊亂,
思維導致氣滯”,以及“生氣不開心就會臟,臟了就會從陰得病。“這些理論強調人的情緒心境和精神活動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中醫認為七情,即人的各種情緒活動,可以影響臟腑和氣血的功能。
的操作,從而引起各種全身性疾病。現代醫學也重視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將單壹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生氣時會刺激腎上腺,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機體興奮性增強。呼吸、心跳、血壓都可能升高,成為偏頭痛、高血壓、冠心病的誘發因素。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學習工作壓力大。緊張、焦慮、易怒、抑郁等諸多負面情緒成為許多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壹。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要學會在情感上養生。即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包容他人,取長補短,和睦相處,盡量減少或避免矛盾;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學會和親朋好友傾訴,訴說自己的煩惱。不要心裏煩,生病了。也可以選擇去旅遊,看看大自然的美景,也是壹種很好的放松方式。總之,讓自己少點煩惱,多點快樂!
4.為健康而運動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體力勞動的人越來越少,腦力勞動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都是“久坐”,這是現代生活方式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壹。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使氣血循環。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如健美操、慢跑、散步、遊泳、球類運動等。,都是適合大眾的健身方式。
但是,運動不能偏激,有些人過於執著於運動健身是不合適的。過度運動可能會導致骨關節和軟組織的損傷,突然大運動量的運動也可能會使心臟難以負荷,引發危險事件。所以建議運動要循序漸進,以微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氣喘籲籲。
中醫認為,人生病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個是“不如”,壹個是“太多”,所以不運動不行,也不能太多。
4、四季養生
中醫講究天人合壹,提倡適時養護,即主張適應自然界四季氣候的變化規律來安排日常生活活動。“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之壹。
春天萬物復蘇,養生要註意養陽。晚上要躺著早起,多曬太陽,選擇晴天多做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去舊換新,調節氣血。
夏天萬物生長繁盛,人的陽氣最容易發泄。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關註楊。應該晚睡早起,適當午睡,避開中午的高溫,適量運動,最好在淩晨或傍晚。
秋季是成熟的季節,陽氣開始收斂,所以人體也要收斂精氣,護津養陰,所以預防秋燥最重要。古代養生專家認為,秋眠應“早臥早起,以雞為樂”,即早睡早起,早起的時間與雞啼叫拍動翅膀的時間相似。早起舒展肺氣;早臥順應陽氣收入,防止陰精外泄。同時,要根據氣溫變化,隨時調整衣服。保持樂觀的心情,不要悲秋。
冬天是萬物收藏的季節,人體也需要積蓄能量抵禦寒冷。健康維護
要以護陰抑陽為原則,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補充。應該早睡晚起,早操?
應該太早了,戶外運動應該在太陽出來後進行。壹些老人在雨雪天早早出門鍛煉,顯然是不合適的。
5、身體健康
共性和個性是萬物的內在本質,中醫養生也是如此。如果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都是共性,那麽體質就是關於個性的。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個“辨證”是針對疾病的。那麽,對於健康人來說,就沒有區別嗎?肯定有區別。無論健康人、亞健康人,還是某些疾病的患者,他們都有不同的體質,所以在飲食習慣、日常生活、運動、情緒心理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或選擇。這就是身體的個體差異。
比如小感冒,有的人主要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或咳嗽咳痰,有的人表現為頭痛、咽痛、發熱,有的人感覺四肢酸痛、頭重腳輕、身體虛弱。這些差異與遺傳因素、飲食習慣、地理環境、氣候因素、社會環境、家庭生活、人際交往等先天和後天因素有關,這就是體質的差異。
中醫把人的體質分為和平、陽虛、陰虛、氣虛、痰濕、濕熱、血瘀、氣滯、內質九種類型。就像中醫診斷中的辨證分型壹樣,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