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粥是中國傳統美食,關於它的來歷,妳知道嗎?
農歷十二月八日為中國臘八節,民間有食臘八粥的習慣性。臘八粥也叫八寶粥,流傳臘八節是如來佛“成道”之日,佛寺要效仿牧女獻糜的小故事,取八種香谷和果子制粥供佛,故稱八寶粥,臘八粥制作方法簡易,營養豐富,味兒甘甜。到宋朝,民間競相仿效,廣為人知,變成 壹道備受群眾喜歡的特色美食。
臘月初八被佛教界奉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檽米,白芝麻,苡仁,桂元,大棗,平菇,蓮子等8種食材合煮“八寶粥”,邀約周邊山民攜手***進聖餐,並布施給民家老少相食,以表對佛陀的供奉。之後漸成民間自煮八寶粥(稱臘八粥)服用。產生了吃“臘八粥”風俗習慣。
每到農歷十二月八日,古時候寺廟要用香谷和果子等雜煮成粥糜敬佛,民間也效法在臘月初八煮那樣的粥吃,以免災祛病。宋朝杭州民間的臘八粥是用“金絲柚,松籽,乳蕈,柿,栗這類”和米煮成的。明朝清代時全國各地風靡吃臘八粥。
臘八粥為名上應湊滿八樣原材料,但也拘泥於,少者四五樣,多則十幾樣均可。有壹些地區的臘八粥,是檽米,老紅糖和18種堅果,黃豆摻在壹起熬煮的,十分莊重。用蓮子,銀杏樹,花生仁,大棗,松子再加上姜桂等調味品摻加稻米煮成臘八粥,取其有溫暖手腳,滋補養生人體的作用。也有效豆角,金針,黑木耳,水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臘八粥,這種是“細臘八”。
普通家庭吃的臘八粥,在米中摻加蔬菜,大豆,豇豆,水豆腐,紅蘿蔔,荸薺煮成,是說白了“粗臘八”。在我國北方地區壹些不產或少產稻米的地區,大家不吃臘八粥,只是吃臘八面。第二天用各類果,蔬制成肉臊子,把鮮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壹家人吃臘八面。
有壹些產苞米的山區地帶,逢到臘八,以苞米替代大米,制成“臘八麥仁兒”吃。農家院風俗習慣是每到臘八這壹天,都需要做壹頓臘八粥吃。臘八粥,便是盡家裏全部,但凡美味,能吃的食物,都可以適當地方壹點在鍋中,大豆,黑豆,豆角,扁豆,地蛋,芋頭,紅蘿蔔及面粉,玉米面粉,高粱粉,大麥粉等,雜七雜八煮成壹鍋粥。常說吃得全,看起來全。
臘月,便是壹年到,壹年到頭壹定要把五谷雜糧,各種蔬菜吃全了,那樣才能夠有全方位的營養成分。這也是祈禱身體健康,闔家昌盛之意!次之是吃得全,收著全,過去了臘月,就到新的壹年,吃臘八粥時,把當初田裏長出去的五谷雜糧,各種蔬菜都吃到,任何東西都不嫌棄,說明農家院對田地上感受到的壹切都是愛護的,期待在新的壹年裏,什麽莊稼都能看起來好,都能得到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