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登革熱病毒的致病機理

登革熱病毒的致病機理

經動物猴實驗,以登革病毒作初次感染,發現病毒在病毒血癥前已侵入附近淋巴組織,以後迅速擴展至全身淋巴組織,病毒血癥消失後,病毒仍可在白細胞等組織細胞中復制,並再次進入血循環中,與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第二次感染時,組織細胞中的病毒量比初次感染時明顯增多,如將登革病毒抗體註入猴體內後,再以登革病毒攻擊,其病毒量比對照組猴(註射無登革病毒抗體的猴)高51倍。同時也發現有登革病毒抗體者的白細胞培養病毒,其白細胞內病毒復制的陽性率比無抗體者的白細胞明顯增高,以上實驗證明病毒繁殖明顯增加的原因與抗體存在有關。

血清學研究證實,登革病毒表面存在原封不動種不同的抗源決定簇,即群特異性決定簇和型特異性決定簇,群特異性決定簇為黃病毒(包括登革病毒在內)所***有,其產生的抗體對登革病毒感染有較強的增強作用,稱增強性抗體,型特異性決定簇產生的抗體具有較強的中和作用,稱中和抗體,能中和同壹型登革病毒的再感染,對異型病毒也有壹定中和能力。二次感染時,如血清中增強性抗體活性弱,而中和抗體活性強,足以中和入侵病毒,則病毒血癥迅速被消除,患者可不發病,反之,體內增強性抗體活性強,後者與病毒結合為免疫復合物,通過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膜上的Fc受體,促進病毒在這些細胞中復制。稱抗體信賴性感染增強現象(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導致登革出血熱發生。有人發現Ⅱ型登革病毒株有多個與抗體依賴性感染增強現象有關的抗源決定簇,而其他型病毒株則無這種增強性抗原決定簇,故Ⅱ型登革病毒比其他型病毒易引起登革出血熱。

含有登革病毒的單核細胞,在登革病毒抗體的存在下大量繁殖並轉運到全身,成為免疫反應的靶細胞,由活性T細胞激活單核細胞,釋放各種化學介質,激活的T細胞本身亦可釋放壹系列淋巴因子。這些生物活性物質激活補體系統與凝血系統,使血管通透性增加,DIC形成,導致出血和休克。患者血中組胺增高,組胺可擴張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Ⅰ型變態反應參與存在。登革病毒抗原與有Fc受體和病毒受體的血小板相結合,登革病毒抗體與血小板上的病毒抗原結合,產生血小板聚集、破壞,導致血小板減少,患者骨髓呈抑制,血小板生成減少。血小板減少可導致出血,還可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免疫復合物沈積於血管壁,激活補體系統,引起血管壁的免疫病理損傷,Ⅲ型變態反應也參與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