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端午節相關傳說

端午節相關傳說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中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它與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並稱為四大傳統節日。印象中,似乎是紀念屈原的專屬節日。其實,端午節並不是屈原的專屬。這是壹個經歷了數千年演變和南北文化不斷融合的盛大節日。

第壹,紀念屈原

這種說法源於南朝吳郡《續齊之和》和南北朝梁宗谷《荊楚之時》的記載。相傳,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死後被惡龍所困。世界對此感到悲傷,所以每當他到達這壹天,他會把五色絲綢粽子扔到水裏,以便趕走龍。還有壹個傳說是,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立即劃船施救,壹路搜尋到洞庭湖,卻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當時恰逢雨天,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在打撈聖人屈博士時,又冒雨出門,沖進了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後來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好像都和紀念屈原有關。這裏有唐代文秀寫的《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據傳是屈原。楚江空空如也,不能直洗,真是可笑。”

二、紀念伍子胥

江浙壹帶廣為流傳的端午節第二個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的吳子侃。著名的楚國人伍子胥和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到吳國幫助吳國伐楚,在五戰中進入楚國都城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挖了壹個墳墓,鞭打了300具屍體,為殺父仇人報仇。吳王何璐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吳軍士氣高漲,被越國打敗。越王勾踐求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吳被越國屠殺,被越國收買。他被讒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給了他壹把劍,子虛死了。子胥,忠臣,視死如歸。臨死前,他對鄰居們說:“我死了以後,要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京東門上,看著越軍進城,消滅吳。”然後他自殺了。夫差聽後大怒,於五月五日將子胥的屍體用皮子包好,投入江中。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第三,紀念孝順的女兒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東漢孝順的女兒曹娥,她救了溺水的父親。曹娥,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她的屍體好幾天沒人看見。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在河邊日夜哭泣。17天後,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這被傳為神話,後傳於縣令,縣令立學位為碑,讓弟子韓丹春作悼詞。

老婦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有碑為蒲所撰。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她居住的村莊被重新命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為曹娥河。

四。紀念掛毯

據山西省歷史學者考證,太圭在顓頊帝時代為水利官員,早於大禹。

當時的臺前正為治水而戰,南北奔湧分流分水,壹路到靈石山都被堵死了。太謙率眾在靈石山上作戰,開山排水工程異常艱難。人們日夜在山裏吃住,挖山。

當時水滿了沒法過,也沒有船。(王禹管治水的時候,是徒步走來走去的,所以三次沒進家門。據考證,臺前治水早於大禹,臺前治水以分水為主。治水的歷史和傳說只在山西流傳,而大禹掌管的是黃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跡和成就都大於太謙。汾河兩岸家家戶戶都有勞工和臺灣壹起治水。為了保證糧食能按時送到工地,不耽誤和影響人們的糧食安全,人們想出了壹個水路運糧的辦法,用竹桶和蘆葦葉包裹糧食,乘上木筏,順流而下送到治水的人手中。途中,很多食物也被水中的魚蝦吃掉。隨著人口的流動,這種食物很快就傳遍了漢族。

現在在陜西,在5月5日,人們會祭奠沈峰,粽子是祭品之壹。

動詞 (verb的縮寫)紀念介子推

據傳說,晉文公·重耳被流放了十九年,介子推大臣偷偷割下他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後來,重耳回國,稱他為君,對所有和他壹起流亡的王公大臣都表示敬意,除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求仕,背著老母親到綿山隱居。後來,當重耳發現這件事時,他後悔了,並親自去綿山尋找它,但介子推拒絕離開這座山。重耳勉強下令釋放火燒山,試圖迫使他下臺。誰知火燒了三天,介子推連同樹和母親被活活燒死。為了紀念他,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屋檐上插上柳樹。人們把這種插在屋檐上的柳樹叫做“招魂柳”。

古老的端午節,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傳承,早已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活動多樣,內涵豐富。如今,當人們慶祝端午節時,他們繼承了壹種文化,並延續了民俗。它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是為了紀念我們燦爛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