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參有多少種?分別是什麽?

參有多少種?分別是什麽?

人參的種類和用途

人參是最有名的中藥,不僅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喜歡用人參,現在,連歐美等國家的西方人,也開始大量使用人參,並且生產出各種各樣的人參產品,暢銷於世界各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喜歡用人參燉雞湯來補養身體。總之,人參是最接近我們平常人的中藥,似乎人人都知道人參是壹個好東西。但是,在您去藥店買人參時,店員或許會問,您需要什麼樣的人參,您或許也有些困惑,人參就是人參,難道還有很多種人參嗎?

是的,的確有很多種人參,而且不同的人參有不同的功效,適合於不同的人群和體質,所以,您千萬不要以為買人參是壹個簡單的事情,如果不了解各種人參的特性而盲目的進補人參,其結果可能是花了很多錢卻沒有的到健康,更慘的是不僅沒有得到健康,卻反而導致壹些不適或疾病。 所以,在買人參之前,了解壹下人參的種類和功效是必須的。

壹,因為吃人參而失明

民國初年,江南名醫余景和的著作《診余集》中,記載了這樣壹個醫案:

江蘇武進有壹個財主王某,年齡大概60多歲,身體肥胖,喜歡吃肥肉,這壹年,王財主花重金從東北吉林買到壹個六兩重的野山人參,他把這棵人參和壹只肥鴨壹起燉,然後喝湯吃鴨。 然而,吃下人參的當天晚上,王財主就發現眼睛看不清東西,還以為是燈光太暗,便不以為意,躺下睡覺,誰知第二天起床發現,竟然是雙目失明。於是趕緊延醫診治。醫生來後王財主才了解到,他的失明原來是人參惹的禍。

原來,王財主本身身體肥胖,壹向營養過剩,面色紅潤,平常又有頭暈,頭痛的毛病,按照現代的講法,王財主八成是壹個高血壓患者,這種情況,中醫多診斷為形氣俱實,最忌諱吃補氣藥。人參是補養氣血最好的中藥,而野山人參又是熱性且補氣血功能最強的人參,所以,王財主吃完野山人參後,因為氣血過度旺盛而導致氣血上沖,進而導致雙目失明。後來,王財主吃了將進壹個多月的瀉氣瀉火藥,才逐漸恢復視力,但終究不如以前。由此可見,人參雖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人參。如何吃人參是有很多學問的,這要從人參的種類,功效和適應癥談起。

二,人參的種類

人參的種類因分類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從植物學上人參的種類可以分為兩種:壹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壹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

從中藥炮制學上和功效上而言,人參可以分為:

生曬參:即用五加科人參的根,經過曬乾,潤透,切薄片而成。現代多為人工栽培的人參制造而成。

紅參:是用五加科人參的根,經過蒸制後,潤透,切片而成,因為顏色為紅色,所以稱為紅參。現代也是由人工栽培的人參制造而來。

野山參:是野生的五加科人參的根。

西洋參:是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主要產於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又名花旗參。

從人參的產地來分,人參可以分為:吉林人參,朝鮮人參(又名:高麗參,別直參),以及西洋參。

目前各種分類方法都在用,所以,對於壹般民眾造成不小的困擾,但最常用的分類方法還是按照中藥炮制學和功效來分類。也即:生曬參、紅參、野山參和西洋參。

三,各種人參的功效

知道了人參的種類還不夠,要想從人參獲益處,還必須了解各種人參的功效,然後再根據本身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人參來補養身體。以下我們就來看看各種人參有什麼不壹樣的功效。

生曬參:味甘,微苦,性平,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益脾肺,生津安神的功效。

紅參:味甘,微苦,性溫,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的功效。

野山參:味甘,微苦,性平,功效和紅參相似,但力量最大,產量最小,價格昂貴。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功效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由此可見,人參的種類不同,就有不同的功效,在選擇人參的時候,就需要根據本身的需要來選取不同的人參。例如,前述的王財主,本身體質氣血旺盛,痰火較重,所以,這種人是不宜吃人參的,因為人參有很強的補氣血功能,也因為如此,王財主吃完人參後,就導致了失明。以下我們就來探討壹下什麼人應該吃人參,吃什麼參,以及人參的吃法。

四,什麼人該吃什麼參

正如古話所說的,是藥就有三分毒,所以,使用任何藥物都要小心從事,人參也不例外。 人參是補藥,且以補氣為主。所以,使用人參的適用人群主要是有氣虛癥狀者。例如,面色蒼白,體虛無力,動不動就氣喘籲籲等。又如,貧血癥患者,往往兼有氣虛證,所以,這類病人也可以吃人參。如果是沒有疾病的正常人,為了補養身體,預防疾病,也可以吃壹些人參,但不可過量,而且要根據身體狀況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人參。

壹般而言,年老體弱而且身體虛寒的人,可以適當吃壹些紅參或野山參,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吃野山參,也可以吃壹些生曬參。

婦女產後體虛者,可以吃壹些紅參。

壹般人進補,可以吃壹些生曬參,但不要吃太多。

大出血病人,最好吃野山參,其次是吃紅參,再次是生曬參。

夏天進補,可以選用西洋參。

體質較熱的人,如果要吃人參,最好選用西洋參或者生曬參。

不適合吃人參的人包括:高血壓患者;脾氣暴躁而面色發紅者;發熱者不宜吃紅參和野山參;脾胃虛寒者,不宜吃西洋參。

至於人參的吃法,可以靈活多變,傳統上常常用人參燉雞湯,也可以將人參切片泡水飲用。還可以用人參來做菜。用於出嚴重血癥的患者,壹般是用單獨壹味人參,名為獨參湯。

野山參

野山參是長白參孕育的天然瑰寶之壹,它生長在海拔壹千五百米到兩千米的原始森林中,是東北三寶之首,具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嚇、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延年益壽,野山參在我國應用有上千年的歷史,目前越來越稀少,是壹味難得的天然綠色補品。 野生人參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它伯熱、怕旱怕曬,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空氣濕潤涼爽,所以多生長在長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裏。每年七八月正是人參開花季節,紫白色的花朵結出鮮紅色的漿果,十分引人喜愛。 野山參在深山裏生長很慢,60~100年的山參,其根往往也只有幾十克重。1989年,撫松縣農民在長白山采到壹棵"參王"重305克,估計已在地下生長了500年。這位"參王"是我國目前采到的最大的山參,已作為"國寶"被國家收購保存。

西洋參

西洋參,又名花旗參,是壹種具有特殊醫療價值的貴重補益藥物。原是野生於大西洋沿岸北美洲叢林中與中國人參同屬五加科但不同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約於300年前西洋參運銷到中國,被當時我國醫藥家首先認定為涼性補益七血藥,以中藥學理論為指導將西洋參應用於臨床治療陰虛熱癥,其後西洋參逐漸成為名貴滋補藥。西洋參的臨床應用,最早記載於我國醫藥書籍中。

高麗參

專指朝鮮半島出產的人參。世界許多國家都生產人參,著名的藥用人參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北部、中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東部。高麗人參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完全成熟的高麗人參生長期在六年以上,是稀有的珍品,大部分出口到海外。高麗人參可入藥,能泡茶,可入膳。人們按其質量分成等級入藥。有人認為高麗人參能夠防癌,也有人把她加進面食中做成點心,人參燉雞是壹道有名的藥膳 高麗參高麗人參生長在深山老林裏,十分稀少,而且對土壤和氣候的要求比較高。朝鮮半島1000年以前就有高麗人參種植,當時半島上出現了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封建王國——高麗王朝。相傳那是有壹個姓姜的居士,因為老母長期生病,他便天天祈禱母親早日康復。他的孝心感動了山深,山神托夢,讓他上山去尋找壹種葉綠、根白、籽紅的“仙草”,煎根服用,可令其母康復。居士依照山神的指點去做,果然只好了母親的病。姜居士為了行善救人,就開始種植這種“仙草”,因其根酷似人形取名“人參”。後人把姜居士作為人參栽培鼻祖來紀念,直至今天。 高麗人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栽培和生長條件特殊,,對土壤和氣候非常敏感。高麗參既怕冷也怕熱,只能生長在陽光斜照的地方,土壤必須幹燥,不允許雨水沈滯。壹般來說,只有平緩的斜坡和山麓附近的幹燥土地上才能種植人參。為避免潮濕,參圃裏的坪都築得很高,坪上還要用樹枝和席子搭成壹行行天棚,隨著陽光變化隨時開閉,是人參免受陽光的直接照射。人參的播種期是3月末到4月初,經過六年的培植才能夠收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種植者必須每日精心護理,因為人參圃裏壹旦發生病蟲害,數百坪人參就會在壹夜之間毀掉。

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宿性根雙子葉植物,素有"東北三寶"之稱。是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我國古代人參別名很多、據歷代醫書記載、有人銜、鬼蓋、地精、神草、血參、土精、玉精、黃參、黃絲、白物、海艘雛石還丹、百尺桿、金井玉蘭、孩兒參等。明清以來有人按產地賜名如:紫團參、遼參等。近代通稱東北產的為吉林人參。山林裏自然生長的稱為野山參、人工栽培的稱為園參。

人參在我國應用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22—250年間,我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上,已有人參的記載。將其列為上品,認為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正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後漢張仲景《傷寒論》收方113個,其中配伍有人參者占21方,並論述人參具有"溫補、滋潤、強壯、強精、保溫、增強視力,安定精神"等作用。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人參能治男女壹切虛癥,自汗眩暈、頭痛反胃,閡癥、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痹瘺、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近代中醫常用人參補氣救脫,益血復脈、養心安神、生津止渴、補肺定喘健脾止瀉、托毒合瘡等。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參不僅含有人參皂甙,而且還含有脂肪、糖類、多種氨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滋補強壯、提高體力和腦力勞動能力,降低疲勞,提高血液中血紅素的含量、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對於治療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臟疾病、糖尿病,不同類型的神經衰弱癥等均有較好的療效。人參除主根作藥用外,其它部分也有很高的藥效。人參果、主補元氣、返人魂魄、龍能健脾、發痘行漿。人參葉、主治補目,浸水洗頭、令發光黑不落,醉後食之解醒。人參花、清香,善於生津又不耗氣,可代茶用。人參蘆,功能上行,又能治瀉利濃、血崩、精滑等癥,尤對泄瀉日久,陽氣下陷者頗為有效。參籽、有催生作用。

人參周身是寶,都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人參的參蘆、參條、參須、參花、參葉和參子,雖同生在壹株上,但是其功效主治卻不盡相同。分述如下:

參蘆:參蘆是植物人參的根莖。我國古代大部分醫藥書籍中,有人參"不去蘆令人吐"的記載,從而把參蘆作為催吐藥。《華氏中藏經》首載參蘆,並有"吐人"的記述。歷代醫家也多沿襲此說,如《本經逢源》就認為"參蘆能耗氣,專入吐劑"。因此,臨床上以參蘆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積阻於胃脘等癥。近年來,有壹些藥品研究機構和生產單位,翻閱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參蘆催吐作用進行了再評價,用實驗藥理學的方法,系統地觀察了參蘆及不去蘆的全參對鴿、貓、狗、猴等實驗動物和人的致吐作用。結果表明,即使加大劑量,也未見參蘆有催吐作用。他們又運用比較藥理學方法,對參蘆、不去蘆的全參和去蘆的人參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條件下進行了比較研究,觀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藥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從而說明參蘆不僅無催吐作用,還具有與人參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參不去蘆對其應有生理效應的發揮及毒性也無影響。經有關部門研究,參蘆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須根、莖、葉還高,並未發現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對參蘆和片面認識,又為人參的合理利用創造了理論依據。參蘆占全參的8%-15%,以往入藥前須將其除凈,削下的參蘆雖有少量作催吐藥,但大部分卻黴爛掉了。據統計,從前我國每年去除的參蘆達15萬公斤以上。現今,參蘆隨人參壹並入藥,既能節約藥材資源,又可增加經濟效益。因此,奉勸選購人參進補者,請勿固守陳規而去掉參蘆。

參條: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稱為參條。參條補益之力較人參為小。據《本草從新》載,參條能"生津、止渴,補氣。其性橫行手臂,指臂無力者,服之甚效"。因而,古代醫家用其治療虛弱病人的肩臂及上肢痛、擡舉無力、手指麻木(相當於肩周炎、末梢神經炎、網球肘等病)。現今,由於參條的量很少,故臨床很少使用。

參須:人參的細支根及須根,狀若胡須,故有參須之稱。參須性平、味甘而苦,功同人參而力遜,因其價格低廉,故臨床上非危急病重者,不需用人參,常以參須代替。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紅直須、白直須、紅彎須和白彎須四種。直須較彎須為好。(1)紅直須:為較粗的細支根,壹般長10厘米以上。棕紅色,體表有縱皺紋及須根脫落痕,少數有栓皮剝脫現象。斷面棕紅色、平整、類圓形,邊緣彎曲成波狀,質地堅脆。氣香,味苦。(2)紅彎須:為棕紅色的細支根及須根,長短粗細不等。質脆,味苦。紅直須和紅彎須可代替紅參使用。(3)白直須:為較粗的支根,性狀同紅直須,惟表面黃白色,多數已無外皮,斷面呈類白色。(4)白彎須:多為須根,常團成餅狀。黃白色,性狀同紅彎須。白直須和白彎須可代替白參使用。

《本草從新》在介紹參須時說:"參須,生津補血。亦橫生蘆頭上而更細者,其性與參條同,而力尤薄。要知參條、參須,不過得參之余氣,危險之證,斷難倚仗。"古代醫家用參須治療胃氣虛弱的嘔吐、呃逆,肺氣虛弱的咳嗽、咯血及氣津兩傷的口渴思飲等。現代臨床也常將其作為人參的代用品。其實,家庭選擇保健進補,參須是較為價廉實惠的,泡茶應用更為方便。

參葉:植物人參的葉子稱為參葉。參葉在清代以前很少作為藥用。《本草從新》曾說過,參葉"大苦大寒,損氣敗血,其性與人參相反,且無用,所以從來本草內俱不載"。而書僅晚成八年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參葉氣清香,味苦微甘,其性補中帶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氣,降虛火,利四肢頭目,浸汁沐發,能令光黑而不落,醉後食入,解醒第壹。參葉性寒,味苦而甘。功能補中清肺、生胃津、止消渴、祛暑氣,降虛火。現代臨床除了用參葉較弱的益氣作用外,主要借其生津潤燥、甘寒清熱,以治療氣陰不足的萎縮性胃炎、糖尿病、肺結核,以及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夏令用其泡茶飲用,可祛暑解渴。醉酒以後飲上壹杯參葉茶,可醒腦解渴。參葉外用洗頭,能夠治療脫發。近代研究證明,人參葉含有與人參根相同的皂甙,具有抗疲勞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等作用,故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疾病。選擇參葉時,以葉片幹燥,綠翠如生,手按之有清甜香氣者為真品。

參子:人參的果實叫做參子。參子具有極弱的補益作用,除此之外,尚可用來"發痘行漿"。據文獻記載:"凡痘不能起發分標行漿者,藥內加參子,後日無癢塌之患。"可見參子曾作為痘科要藥,但後世已很少使用。

參花:人參的花蕾稱為參花。參花與人參的功用相似,但力量遠較人參為弱。

綜上所述,同出壹株的參條、參須、參葉、參子和參花,雖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補虛扶正作用,但其力量較薄弱,且還兼具其它功用。因此,多施於輕淺病證或作為保健服用。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參須、參葉,作為人參代用品,價格低廉實惠,長期服用,同樣能夠起到壹定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