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簡介是什麽?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在仲春和晚春之交慶祝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壹個古老節日。它不僅是祭奠祖先的莊嚴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郊遊踏青、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直乙(或太陽歷達到15)為清明節氣,節點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後。
此時生機勃發,陰氣衰微,萬物“去舊迎新”,大地呈現出春意盎然的景象,正是踏春踏青、掃墓祭祀的好時機。祭祖的清明節很長。有兩種說法:10前8天和10前10天。這近20天屬於祭祖的清明節。
擴展數據: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朝。相傳周朝的天文學家用“土歸”的方法來確定節氣,清明就是其中之壹。後來,晉文公重耳把清明節的前三天定為寒食節,以紀念忠臣介休。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距離較近,清明逐漸融入了以寒食祭祖的習俗,後逐漸發展為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融合自然節氣和人文習俗,是人文和自然條件的結合,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民追求“天、地、人”和諧的思想,註重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遵循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