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川椒目的功效及臨床應用
性味歸經辛、溫。有小毒。入脾、胃、腎經。
功效溫中,止痛,殺蟲。
功效特點本品辛辣而溫,善散陰冷之氣,為健胃及解毒驅蟲藥,內服外用皆可。
功效作用
1.散寒燥濕: ①用於胃腹冷痛、嘔吐不能食,可與幹姜、黨參等同用,如大建中湯。②用於久寒腹痛腹瀉冷沫者,可與附子、幹r姜同用。③用於胃脘寒痛、脊背涼痛,可與附子、半夏同用。
2.除濕殺蟲: ①用於蛔蟲引起的上腹疼痛,即膽道蛔蟲,可與烏梅、黃連等同用,如烏梅湯。②用於疥瘡、皮膚瘙癢起水皰丘疹,用本品內服或外洗均可,可疏風止癢、祛濕殺蟲;③治陰囊濕疹、陰囊潮濕瘙癢,可內服外洗。④用於腳氣屬寒濕者,以本品內服外用均可,有除濕散寒、活血通絡之效。
3.蠲痹止痛: ①用於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寒濕性者,多與其他化濕溫經散寒藥同用。②用於風寒牙痛呈抽搐樣痛,受冷則甚者,可以本品煎湯漱口,或少許內服。
鑒別應用花椒辛熱燥散,入脾以散寒燥濕,可用治寒濕傷中,癥見脘腹冷痛,飲食不消,吐瀉冷痛等,又能散肺部寒邪,補命門之火,治肺寒咳嗽或命門火衰、腎氣上逆之痰喘。椒目苦寒,為花椒之種子,長於行水消腫,用於水腫喘滿之實證。
配伍應用
1.配蒼術:花椒又名川椒、蜀椒,善散陰寒,溫中止痛,暖脾止瀉;蒼術長於外祛風濕,內燥脾濕,以燥濕運脾為主。二藥配用,溫中燥濕,使寒濕去、脾胃健運,則瀉可止,主治濕盛久瀉、食欲不佳、婦女下焦虛寒、寒濕帶下。
2.配烏梅:烏梅驅蟲止痛,其味極酸,蟲積得酸則止、得辛則伏,故配花椒之極辛以驅蟲;內臟虛寒,蛔蟲不安,上入膈中,因而出現腹痛,川椒辛熱溫中散寒,治臟寒蟲痛、疝痛有效,烏梅酸澀收斂、固腸止瀉,炒炭又可止血,川椒則暖脾止瀉,二藥配用,壹澀壹溫,能澀腸止久瀉,治脾虛久瀉、久痢、便血、大腸滑泄不止。
3.配幹姜:川椒味辛,性大熱,入脾胃肺腎諸經,功可溫脾胃,補命門,散陰寒,驅蛔蟲,止疼痛;幹姜味辛,性熱,入肺脾胃經,既能溫中祛寒,治感寒之腹痛及腹瀉,還能燥濕痰,通心肺之陽,治療胸滿及胸痛。二者相伍,同氣相求,降而不升,散而不收,***收溫中、祛寒、殺蟲、止痛之效,主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現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諸證,治療胸痹證疼痛較甚者及中焦虛寒所致的腹痛、腹脹、腹瀉和嘔吐等證。
應用註意事項陰虛火旺忌用。孕婦慎用。
用法用量內服:3~6克,入煎劑,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