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碗鯗烤肉散文
鯗烤肉說簡單就是魚鯗燒肉,然而,其實卻不那麽簡單了。
先說這魚鯗,不是壹般的魚鯗,壹定要大黃魚鯗,這大黃魚和老家得天獨厚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老家門口洋面就是著名漁場,從清初到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之前,老家是大黃魚之鄉,大黃魚聞名中外,“遍體金黃惹人愛,‘洋生’叫聲連四海。漁燈萬千人聲沸,島鬥集鎮賽鬧市。”這就是老家的大黃魚引來的繁華景象。
那時的大黃魚可便宜了,壹毛多壹斤。四五月份,家裏天天都吃大黃魚。大黃魚又叫石首魚,它頭部有兩顆耳石,那可是清熱去瘀、通淋利尿的良藥。魚訊期壹過,家裏積下來的耳石就有兩三斤,賣給藥鋪還有壹筆不菲的收入。耳石這麽多,那是因為吃大黃魚頭吃得多,壹些加工廠加工無頭魚鯗,頭就切下來在集市上買,幾分錢壹斤,頭上的肉別有風味,燒鹹菜很入味。老家那碗鯗烤肉的鯗就是大黃魚曬成的鯗,而家裏用的大黃魚鯗都是自己家制作的。加工廠大批量加工的大黃魚鯗腌制時間長,有時太鹹,有時太硬,有些不幹凈。自家買來壹些大黃魚,從魚背剖開,在桶裏用鹽腌制壹天,第二天在道地上擺開竹笠,讓太陽光把壹條條洗幹凈的魚鯗水分蒸發,註入太陽的味道,把魚的氣味錘煉成陽光味與海味交合的香氣。在陽光下曬上壹兩天,那魚鯗就硬朗起來,那香氣就飄逸開來了,收藏在烏雕缸內,隨時取用。那種在大海裏周遊而來的大黃魚,經過了風浪的鍛煉和海邊石礁的錘煉,肉之堅柔,味道鮮美,這可不是現在養殖魚所能比擬的。
再說那肉,那是放養的豬肉,餵養的是天然植物的飼料,沒有催生的激素,更沒有在肉體註射什麽水體或味素,那是地地道道自自然然的“綠色”豬肉。當然那時候豬肉都是要憑票買的'。就是春節也不過每人壹二斤的節日肉,好在我家有裏嶴的親戚,他們過年殺了自家養的豬肉,總會給我家提上壹大刀過來。謝過年後,那刀肉就瓜分了,那夾精夾油的壹部分就來作煮萬鯗烤鯗肉。
鯗烤肉的燒制並沒有什麽秘訣,從奶奶到母親的燒制,我都見識過,我自己也燒制過。就是倒點油,把切成的壹寸多寬長、半寸厚的半精半肥的肉塊倒入翻炒,開始出油時,倒入醬油,翻炒壹下,就倒入壹寸半大小的鯗塊,翻炒壹會,就倒入水,不用放其它佐料,全是魚鯗肉塊,天然本色。蓋上鍋蓋烤上壹會,土竈裏柴火紅紅,鐵鑊中吱吱發聲,當壹種特殊的香氣隨鑊上的熱氣飄揚開來時,佳肴就這麽制成了。出鍋不用加味精之類的調味劑。壹碗鯗烤肉端上桌來熱氣裊裊的,帶著肉塊美美的氣香……聞著那滿溢的香氣,食欲大增,胃口大開。
這鯗烤肉這時上桌固然味道鮮美了,但還不是最佳的時候。過年過節,菜肴頗豐,壹般開始很少動那碗鯗烤肉,於是那碗鯗烤肉在每餐燒飯時放在羹架上再回篜。三四餐下來,那鯗烤肉在米水的滋潤下,在熱氣的化合下,互相交融,終於成就了最佳境界。看鯗烤肉壹塊塊油亮錚黃,有的像段段瑪瑙,有的如片片糖玉,有的似塊塊黃翡,有的恰似紅兔毛水晶,有的類如橙玉髓寶石,在花邊碗裏,展異奪彩,悅目賞心。挾鯗品嘗,那魚味中滲著肉的油香,松而不糊,脆而不柴,略有咬筋,含著淡淡的肉味卻不膩不油,而那肉塊溢著魚香海氣,肥肉輕柔而少了脂肪之膩,軟實卻有絲絲咬筋,絲絲咬來,絲絲有味。魚味與肉味既有交融,又有各自的特點。這時海與地的組合,這是陽光與火光的鍛造,這是讓我難以忘懷家鄉的佳肴。
逢過年過節,或是貴賓臨門,必有這壹碗鯗烤肉。上世紀六十年代讀初中時,秋冬之季,學校組織我們班去裏鄉山村進行“三同勞動”。“三同”就是同吃、同住、同勞動。班主任分配兩人壹組分別安排在各農戶家裏吃住。臨行之前,老師叮囑我們,鄉民很客氣,可能會以貴客接待,大家吃喝要註意,鯗烤肉可是這裏的大下飯,不能隨便吃,大家不要去動筷。我跟小徐住在壹家五保戶家,他們的兒子去參軍了,家裏就兩個老人。第壹天晚上,沒有什麽鯗烤肉,倒是地頭新鮮的菜肴,很有味。不想第二天中午,真的桌上有了鯗烤魚,正宗的大黃魚鯗。盡管兩位老人客氣地叫我們吃,我倆應答著,卻不去動筷。最後壹天,老人把那鯗烤肉夾到我們碗裏,我們還是悄悄地放回去,不過心裏卻是有點饞的。
點點鄉思,縷縷鄉愁,就在這鯗烤肉中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