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壹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麽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教學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教學準備:
各種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沒發芽的馬鈴薯和發了芽的馬鈴薯實物, 馬鈴薯生長圖片。
教學過程:
壹、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這些是什麽?妳們都吃過嗎?這些是用什麽做成的?
幼兒討論
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馬鈴薯",它還有壹個名字叫"土豆"。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 出示發芽和沒發芽的馬鈴薯實物請幼兒觀察。
師:這是什麽?他還有壹個名字叫什麽?請看老師手中兩個馬鈴薯有什麽不同?
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裏最容易長出小芽?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裏會不會長出葉子,結出新的馬鈴薯呢?
2、看圖片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師:把發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裏。會發生什麽事情?幼兒想象。
師:馬鈴薯的根和芽壹天天長出來了。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芽朝哪裏長 ?往地裏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幼兒討論,給出正確的答案: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師:什麽時候長葉子?露出地面就會長出嫩嫩的葉子。妳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壹棵馬鈴薯了。
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生什麽事呢?幼兒討論
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看看寶寶長在哪的?長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寶寶在長,地面什麽在長?開出漂亮的花了!
師:我們什麽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裏挖出來?幼兒討論
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它的寶寶可真多啊!
3、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把發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裏,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裏發芽長根,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後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裏慢慢長大,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師: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這個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師:馬鈴薯可以怎麽吃呢?幼兒討論
師:教師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幼兒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壹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2活動目標:
1、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2、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活動重點:
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動難點:
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1-2粒蠶豆莢,各種蠶豆食品若幹。
活動過程:
壹、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蠶豆娃娃的指偶:
妳們認識我嗎?妳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蠶豆娃娃。
與小朋友們互相問好。
二、認識蠶豆莢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認識蠶豆莢的的形狀和顏色。
2、讓幼兒摸壹摸,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3、妳覺得它像什麽呢?
教師小結:這叫蠶豆莢,蠶豆莢是綠色的,長長的,兩頭尖;摸上去有點毛;捏壹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認識蠶豆的外形特征。
1、看壹看,裏面的蠶豆的形狀、顏色。
2、摸壹摸:有什麽感覺。
3、聞壹聞:有什麽氣味。
4、想壹想:蠶豆與蠶豆莢的關系。
四、幼兒操作:掰開蠶豆皮,觀察蠶豆瓣。
教師小結:蠶豆莢裏面有蠶豆,蠶豆是扁扁的橢圓形,淡綠色,掰開皮,裏面有兩片豆
五、通過品嘗,了解蠶豆的作用。
1、品嘗蠶豆食品,知道蠶豆的多種吃法。
2、啟發幼兒說說還吃過哪些用蠶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用蠶豆娃娃引出課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分步進行探索,先從外面的蠶豆莢開始,到蠶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觀察蠶豆瓣,讓幼兒有層次的探索理解。
通過品嘗,讓幼兒進壹步體驗。並擴散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科學活動教案 篇3活動目標:
1.用別人能夠理解的符號表示各種天氣。
2.通過小組合作,設計表格"天氣排行榜",並進行簡單的統計。
活動準備:
1.課件《天氣排行榜》。
2.白紙、彩筆、硬紙板等。
活動過程:
壹、看錄像,討論
1.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提醒幼兒註意觀察錄像中表示天氣的標誌。
2.教師:氣象預報裏說到了哪些天氣?還有哪些天氣沒有說到?
請幼兒用標誌把這些天氣表示在黑板上。隨後教師播放課件“天氣的標誌”作為壹個總結。
3.請幼兒討論:我最喜歡的天氣是什麽?最討厭的天氣是什麽?說說理由。
二、設計天氣排行榜
1.將幼兒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分發白紙和彩筆。
2.教師:如果想知道妳們小組裏面最受歡迎的天氣和最讓人討厭的天氣是什麽,有什麽辦法嗎?
3.引導幼兒設計壹個表格,統計在自己小組的情況,教師指導。
三、交流討論
1.每個小組派壹位代表,將自己小組設計的表格給大家看,並解釋自己小組畫的天氣標誌,並說壹說自己的統計方法(比如,壹個壹個地詢問,或者報壹個天氣,請喜歡的人舉手等等)的統計情況報告給大家:本小組最受歡迎的天氣1、2、3名和最不受人歡迎的天氣。
2.教師把四個小組的統計表格貼在黑板上,請大家評論哪個小組的表格好。
3.教師和幼兒壹起把整個班級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天氣計算出來。
延伸活動
1.與父母壹起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於不同氣象的知識。
2.在接下來的三個星期(壹段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天氣排行榜上統計每種天氣出現的頻率,制作成另外壹個排行表。
科學活動教案 篇4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小醜會倒立的原因,從實驗中感受杠桿、平衡的原理和現象。
2、繼續學習填寫記錄表的方法。
3、喜歡參加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準備:範例小醜2個;事先畫好的小醜的圖片(貼好襯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文件夾每人各2個;幼兒記錄表、筆、黑板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醜,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發現小醜倒立的原因。
(1)、出示雙面範例小醜
“妳們看過小醜表演嗎?我這兒有個小醜,他會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提問:“為什麽小醜能倒立?妳們的小醜會嗎?妳們也來試試看,讓妳們的小醜也倒立。”幼兒進行嘗試。
(2)、師幼2種小醜進行比較
“為什麽我的小醜能倒立,而妳們的小醜倒立不起來呢?”
(3)、幼兒用硬幣進行嘗試
“小筐裏有壹些硬幣,妳們去試壹試,看看硬幣貼在哪兒能使小醜倒立。”(同時用單面範例小醜提示硬幣的貼法:雙面膠貼硬幣,貼在小醜的背面)
(4)、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妳剛才是把硬幣貼在什麽部位使小醜倒立的?”
“為什麽只有在小醜的手部貼上硬幣就能倒立呢?為什麽在別的地方貼就不能呢?為什麽要貼2個硬幣呢?”
:只有在小醜的手部貼2個壹樣重的硬幣,小醜身體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請幼兒繼續去嘗試未倒立起來的小醜。
2、猜想並記錄還有哪些材料能使小醜倒立起來
(1)、啟發幼兒討論
“除了用硬幣,還有什麽材料能使小醜也倒立起來呢?”
(2)、幼兒進行猜想並記錄(簡單的介紹記錄表):
“小筐裏有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和文件夾,我們來猜壹猜,哪些材料能使小醜倒立起來,並把妳的猜想記錄在表格的‘?’後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兒實驗,探索還有哪些材料能使小醜倒立起來
(1)、啟發幼兒用桌上的材料試壹試,並做記錄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裏的4種材料分別去試壹試,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醜倒立起來,試好後記錄在表格的‘小手’後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註意:每次只用壹種材料進行實驗。”(提醒幼兒將原來的硬幣要拿掉,在小醜的手部貼上雙面膠,每次試壹種就做壹次記錄,然後再試其他的材料。)
(2)、討論實驗記錄的結果,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為什麽吸鐵石和文件夾也能使小醜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針不可以呢?”
:這4種材料是不壹樣的,吸鐵石和文件夾重壹點,所以能使小醜倒立,回形針、雪花插片輕壹點,小醜就倒立不起來了。
經驗擴展:我們去試壹試不同的材料貼在小醜的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科學活動《會倒立的小醜》說課內容
科學小制作活動是我園多年來研究的壹項課題,由我園老師創編的小制作作品曾分獲省、市、區各項制作獎項。科學活動《會倒立的小醜》是受我園壹位老師的科學小制作“倒立的小醜”的啟發而設計的,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探索興趣和求知欲望,生成了這節探索實驗活動。在研究制作過程中,我發現,開始是單純的以制作為主的壹節活動,似乎缺少難度和探索含量,所以,把這節純制作的活動設計為探索並加上猜想、記錄再實驗的活動,將制作內容成為了活動的壹部分,讓孩子通過探索和操作發現“小醜能倒立”這種現象的原因所在,這對孩子來說,還是有壹定挑戰性的,孩子們在活動中也壹定會通過自己的參與去找到這個原因。
《會倒立的小醜》的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小醜會倒立的原因,從實驗中感受杠桿、平衡的原理和現象;
2、繼續學習填寫記錄表的方法;
3、喜歡參加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是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來制定活動目標,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是發現倒立的原因和感受科學現象,幼兒要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小醜倒立是因為平衡的原理,所以我將其設為活動的第壹目標。杠桿支撐是孩子不了解的壹個物理名詞,在我們研究過程中,還特意咨詢了壹位中學物理老師,從他那兒了解到,小醜能倒立的原因是和杠桿、平衡有關,但考慮到具有概念性的科學原理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有壹定的難度和深度,他們也不宜掌握這些比較深奧的物理名詞,所以從現象的感受方面來制定目標對於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在活動的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園的孩子缺乏表格記錄的經驗,而所要實施活動的二幼小朋友對記錄也是不太熟悉,繼續學習記錄表格也就作為活動目標二提出。目標三其實就是活動所要達到的情感要求,孩子本身是喜歡科學活動的,所以我們要通過活動最終達到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這壹目的。
貫穿活動的主角—可愛又有趣的小醜,由於原理上的要求必須是同壹式樣的,所以老師在之前要準備好初步的輪廓和樣子,孩子再進行塗色和裝飾。除此之外,孩子還要有撕貼雙面膠的技能等,這些都是老師在活動前必須掌握好孩子發展水平的。之所以選擇4種材料(雪花插片、回形針、文件夾和磁鐵)作為實驗中內容,因為它們是相對輕和重的兩類物體,可以比較明顯的進行區別,本來也想選擇更多的材料,但這樣孩子會容易受多種條件和因素的影響,甚至涉及到實驗結果,所以這幾種材料對於實驗初期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
活動中圍繞探索發現倒立的原因,我設計了3個環節,以層層遞進的方法使幼兒從操作中去感知,發現倒立的原因——進行猜想、記錄——動手實驗、記錄3個步驟,幫助幼兒發現“小醜身體平衡了,也就倒立了”的現象。第壹個環節通過自己的小醜和老師的小醜進行比較,再探索,發現小醜的手部貼了2個壹樣重的硬幣就能倒立。第二個環節進行猜想並記錄,哪些材料可以幫助小醜倒立;第三個環節進行實驗並記錄,哪些材料真正地能使小醜倒立,比較實驗和猜想的結果。這兩個環節,將猜想、實驗用表格記錄的方法來完成,使環節既有操作性又有趣味性,孩子們感覺自己像個小科學家壹樣,很快看到實驗的結果,發現小醜倒立不僅需要2個壹樣重的材料,在材料上還需要有壹定重量的要求的現象,並在實驗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幫助孩子解決了小醜能倒立的奧秘所在。
我認為,這節科學活動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對科學現象的求知願望,還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力、想象力和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壹些遺憾,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由於借班上的原因受到局限;在第壹環節的探索中,老師如能更好地進行引導孩子去感知發現,幼兒的探究再多壹些,效果可能會更好。以後,我們還可以針對“小醜倒立”的現象設計出壹個系列的活動,圍繞“小醜倒立”來探索如“貼2種不壹樣的材料,小醜還會倒立嗎?”等等問題,讓科學活動對孩子不再是解不開的秘密,讓所有孩子都能成為喜歡科學,愛問為什麽的“小小科學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5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
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後發出的不同聲音;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同活動的樂趣;
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從而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和敢於表達等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1、人手壹個空礦泉水瓶子壹把勺子壹個碗,豆子、米、面若幹。
2、不透明的瓶子兩個,透明的瓶子兩個。
活動過程:
壹、激發興趣,引導幼兒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
1、教師帶幼兒邊做"大雨和小雨"邊搖動手中的空礦泉水瓶。
--"請小朋友拿起妳們椅子下面的礦泉水瓶和老師壹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遊戲吧。"
2、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師手中的瓶子有什麽不同, 並思考有什麽辦法能讓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師:我們剛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遊戲時,小朋友有沒有發現妳們的瓶子和老師的瓶子有什麽不同?"--小結:老師的瓶子會"唱歌",有聲音,小朋友的瓶子不會"唱歌",沒聲音。
二、幼兒探索、操作。
1、教師用語言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面來"餵"瓶寶寶吧,瓶寶寶吃了東西就會"唱歌"。
2、讓幼兒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餵"瓶寶寶。
交代註意事項:先把瓶蓋打開,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餵到瓶寶寶的肚子裏,餵的時候要把礦泉水瓶放在碗裏,防止操作材料弄臟地板和桌子,餵完瓶寶寶要把蓋子擰上。
三、交流分享:妳在瓶子裏放了什麽?瓶寶寶發出聲音了嗎?
1、幼兒餵瓶寶寶,師巡回指導並與個別幼兒交流分享。
2、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兒再次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瓶子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另壹種東西放在瓶中,搖壹搖、 聽壹聽、比較前、後兩次操作後,瓶子發出的聲音有什麽不同。
2、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體在瓶中發出聲音的不同:妳第壹次 在瓶子裏放了什麽?這壹次妳又在瓶子裏放了什麽?它們發出 的聲音壹樣嗎?
(2)教師請兩名幼兒搖動兩個不透明的瓶子,讓手中的瓶子發 出聲音,引導幼兒聽聽:他倆的瓶子發出聲音壹樣嗎?
(3)讓幼兒猜猜兩個瓶子裏裝的各是什麽。
(4)教師協助幼兒把兩個瓶子中的東西分別倒進兩個透明瓶子 中,讓幼兒驗證自己猜想是否正確。
五、結束
在《大雨和小雨》的音樂聲中,讓幼兒有節奏的搖動瓶子發出聲音,感受瓶寶寶的歌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我就是我,誰也代替不了。
2、發現自身長處,大膽講述喜歡自己的理由。
3、提高與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花環、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壹、談話導入
班裏,妳喜歡誰?為什麽?
二、結合課件講故事。
1、講故事前半部。
(神秘狀)它是誰呢?(出示青蛙課件)
妳喜歡青蛙嗎?為什麽?
結合課件講故事。
青蛙為什麽難受?他真得很沒用嗎?他有沒有別人不會的本領呢?
2、講述故事後半部。
妳們猜猜,現在青蛙會是什麽表情呢?
講故事至最後,問:現在青蛙為什麽又高興起來了呢?山羊對它說了什麽?
那麽野雞、小松鼠有哪些本領呢?
最後青蛙是怎麽對自己說的?
三、大膽講述自己的本領。
1、相互交流
妳喜歡妳自己嗎?想想自己有哪些本領?
2、輪流講述喜歡自己的理由
教師追問幼兒——自己有哪些本領?會為自己做什麽?還能為別人做什麽事情等。現場幼兒展示(如:跳舞、唱歌、武術),老師及時鼓勵。
四、召開“贊美會”,感受贊美與被贊美的快樂。
妳有沒有發現其他的小朋友身上也有很多優點呢?可以用我喜歡誰,因為他能……的句式說出來。
ⅹⅹ,聽到這麽多小朋友贊美妳,妳們感覺怎麽樣?
五、隨音樂自信表演。
放音樂《大家壹起來》跳到前面來,面向大家做壹個自信的動作,他們會更加喜歡妳。
教師小結:如果有人問妳“妳喜歡妳自己嗎?”妳應該怎麽告訴他?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發現自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能大膽的說出:"我喜歡我自己",讓幼兒感受自己的獨特性。在設計此活動時,我考慮到這是個偏重語言領域的活動,於是我把幼兒的"註意聽"與"大膽說"作為這次活動的重點,力爭在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上具有啟發性,激發幼兒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欲望。同時,註重了語言、藝術與健康不同領域內容的整合。
活動過程中,我註意用教師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為幼兒積極創設壹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欲望。活動中還註重幼兒的個別差異,特別對性格內向的幾名幼兒采取重點幫助、重點引導的形式,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使其能自我欣賞,產生積極情緒,從而自信起來。活動中,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層層引導之下,在大家面前說出了自己的本領、展現自己的特長。但有三個小朋友臉上帶著猶豫、不自信的表情,不敢說出自己的本領,也可能沒有找到自己的長處。於是在第三個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多多發現這些小朋友的身上的優點,表揚她、贊美她。通過大家的贊美,讓這些小朋友開心地笑了,增強了自信心。所以在結尾時孩子們都聲音洪亮的說出:"我喜歡我自己"!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看到孩子們自豪的樣子,我也非常高興,因為達到了我預設的目標。活動結束後,有壹個女小朋友怯怯的說:"老師,妳說看宿舍的王老師喜歡我嗎?她說我壹直睡不著就不喜歡我的,可是我壹直睡不著的"。幼兒很輕易的把問題又想到了別人是不是喜歡自己,所以在我覺得,要想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是壹個長期的過程,這節活動沒有結束,而恰恰是壹個起點,今後我會攜手其他的老師和小朋友,***同創造壹個積極、活潑、欣賞、贊美的氛圍,培養並鞏固幼兒健康自信的心理。
在這次活動後,我們還要註意引導孩子們生活中去體驗成功的快樂、發現別人的長處,並學會贊美、幫助別人。所以我覺得要想組織好壹次教育活動更重要的是將教育滲透到幼兒生活當中,老師掌握心中大目標、控制眼前小目標和隨機接受新目標的能力。
但在這次活動中,老師的隨機教育能力和指導性語言的運用方面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我會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結合理論,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實踐過程縮短,以便自己不斷地、迅速地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