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療 - 拗九節手抄報資料

拗九節手抄報資料

拗九節

拗九節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本土節日,日期是農歷正月廿九。在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目錄

簡介

1 來歷傳說壹

1 傳說二

1 傳說三

1 傳說四

傳統習俗

“孝”風盛

拗九粥制作方法

簡介

1 來歷傳說壹

1 傳說二

1 傳說三

1 傳說四

傳統習俗

“孝”風盛

拗九粥制作方法

簡介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順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

拗九粥

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壹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歲數逢九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壹樣,吃壹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1]

來歷

關於“拗九”有以下四個傳說:

傳說壹

據傳,古時候有壹個叫目連的人,其母生前悍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裏,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小鬼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壹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 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壹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 這是什麽?” 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

目連救母幽冥寶傳

垢”。(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臟,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 “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 。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 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傳說二

另說源出送窮,明代學者謝肇制說:“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清代學者多贊成此說,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

傳說三

據傳,古印度僧人目連之父常年經商,家中騾馬成群,財寶無數。其母青提則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連壹心向往佛、法、僧。長大後,壹次他外出經商,臨行時對其母說:“孩兒出外求財,母親在家要積德積善,對出家人要如同對孩兒壹樣。”其母應允。誰料目連走後,其母依然如故,兇悍地把登門化緣的僧尼全都趕走,吝嗇到壹頓飯也不肯布施。半年後目連返家,聽說其母對出家人極不友好,遂向其母查問原因,其母壹聽大怒,斥道:“妳竟不信妳母親?我要是對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內不得好死,死了墜入阿鼻地獄!”七天後其母果然暴死。目連大慟葬母,隨後他拋棄了榮華富貴,歸依釋迦牟尼,修成了阿羅漢,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壹。目連經打聽知道其母死後果真墜入阿鼻地獄。他在地獄找到已變成餓鬼、正受苦刑的母親,悲哀異常,當即用缽盛飯餵其母。可飯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連悲號涕泣。如來佛見目連至孝,便對他說:“妳雖修成了羅漢,但靠妳壹人的力量救不了妳母親,須廣造盂蘭盆會,使天下餓鬼全能吃飽,妳母親才能得救。”於是目連請十方僧眾廣設盂蘭盆會,超度眾餓鬼,其母方得脫離地獄。

傳說四

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其母趁兒子外出時,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無念子心,更從不修善。母死後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目連為了救母親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目連心中不忍,但以他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連無計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於佛。佛陀教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吃飽。目連乃依佛囑,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連母親得以吃飽轉入人世,生變為狗。目連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經,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 這樣壹個佛教故事能從西晉流傳到現在,而且是口口相傳,關鍵在於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

傳統習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與霞浦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壹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壹樣,吃壹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 “拗九節”過後三天,便是農歷二月初二,這壹天也是福州特有的傳說節日,簡稱“二月二”。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煮鹹稀飯,主要是因為古時的福州,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時難得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采購壹番,為大年三十和正月備足“糧草”(因為正月期間,許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場上不易買到合適的食品)。儲存了將近壹個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了,節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壹起,加壹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壹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費。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鹹稀飯的習俗就形成了。由於二月二源於清理、烹調正月富余下來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沒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這就是二月二不如“拗九節”熱鬧、規範的緣故。但是,二月二畢竟弘揚了福州人不鋪張浪費、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孝”風盛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區內,以經營風味佳肴、傳統閩菜著稱的“安泰樓酒家”,又在店門口設置了“拗九節”送粥點,向市民免費派發釆用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紅糖與糯米烹煮的“拗九粥”。 “拗九節”免費派送“拗九粥”,成為了“安泰樓酒家”這家老字號的傳統活動。今年“拗九節”前,它還特地邀請福州民俗專家為食客講解“拗九節”的來歷。它的經營者說,希望藉此讓這個福州傳統節日傳承下去。 “拗九節”,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孝順節”、“送窮節”。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紅糖,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特別是已出嫁的女兒,必定要送壹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這種習俗依然在福州盛行。壹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親說,“拗九粥”裏不只是紅糖、花生、紅棗、桂圓等,更有著兒女的壹份孝心,甜到了心頭。 “拗九節”演繹成為尊老敬老、崇尚孝順的社會風尚,在福州發揚光大。“拗九節”裏,福州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就在陳氏祠堂裏擺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順宴”:祠堂裏裏外外擺滿了壹百九十五張桌子,近二千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壹邊悠閑聊天吃著美食,壹邊欣賞著戲臺上閩劇的精彩表演;而村裏年輕人忙裏忙外,端菜送茶。這壹拗九敬老節的宴席風俗,在當地已經沿襲二十多年。

拗九粥制作方法

以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為主,可加入蓮子、 白果等,與白米滲糯米加紅糖同煮至熟或烯爛 成粥即可食用。(花生、蓮子可先浸泡或先煮到半熟後再同米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