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三)層控矽卡巖型——福建省永定縣大排礦區鉛鋅多金屬礦

(三)層控矽卡巖型——福建省永定縣大排礦區鉛鋅多金屬礦

1.礦區地質特征

大排礦區是以鉛鋅礦為主並伴生有鐵、錳、銀、銅、鉬等多金屬礦產的大型礦床。位於永(安)-梅(縣)上古生界坳陷帶中段,政和-大埔深斷裂帶西側,閩西南坳陷帶之大田-龍巖次級坳陷中。其所處的閩西南地區是特提斯東西向構造與環太平洋亞洲大陸邊緣北東向構造時空演化交替的典型地區,是永(安)-梅(縣)-會(昌)多金屬成礦帶的主體,也是中國東南部重要成礦集中區。區域上發育的礦床有馬坑超大型鐵礦、紫金山超大型金礦、陽山鐵礦、巖背錫礦等。

2.礦體地質特征

鉛鋅礦體主要賦存於下二疊統棲霞組中上部破碎大理巖、矽質巖、矽卡巖、滑石化糜棱巖等組成的破碎帶中。棲霞組為壹套淺海相碳酸鹽沈積,由於遭受強烈的變質作用,巖石大部分已變質成大理巖、矽卡巖,該層位為礦區鉛鋅礦的主要賦存層位。礦體受破碎帶控制,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平行產出(圖1-7)。礦區***圈定鉛鋅礦體42個,其中,硫化鉛鋅礦體有35個,獨立氧化鉛鋅礦體有7個。全區查明的鉛鋅資源儲量中,硫化鉛鋅礦金屬量占86.05%,氧化鉛鋅礦金屬量占13.95%。此外,礦區還圈定了磁鐵礦體9個、鉬礦體8個、銅礦體5個、銀礦體1個。

圖1-7 福建省永定縣大排鉛鋅多金屬礦床地質剖面簡圖

(據許乃政等,2008)

1—第四紀殘坡積物;2—燕山晚期花崗閃長斑巖;3—硫化鉛鋅礦;4—氧化鉛鋅礦;5—硫化銅鉬礦;6—地層界線;7—斷層及其編號;8—構造破碎帶;9—下二疊統文筆山組;10—下二疊統柯霞組

根據野外觀察,結合鏡下鑒定,大排鉛鋅礦按礦石物質成分可分為硫化鉛鋅礦石、氧化礦石、鐵礦石。硫化鉛鋅礦石主要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鏡下可見脈狀結構、尖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包含結構、鑲邊結構、***結邊結構、乳濁狀—定向乳濁狀結構等;礦石構造主要有塊狀(團塊狀)、條帶狀、層紋狀、浸染狀;金屬礦物以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輝鉬礦、磁鐵礦為主,次為黃鐵礦;脈石礦物為透輝石、石英、綠泥石、方解石等。氧化礦石以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為主,鏡下可見放射狀結構、交代假象結構等;礦石構造以土狀、塊狀及角礫狀為主;金屬礦物有硬錳礦、白鉛礦和褐鐵礦,次為黃鐵礦、黑鉛礦、鉛礬、異極礦、軟錳礦、硬錳礦、水軟錳礦等;脈石礦物有玉髓-微晶石英、綠高嶺石、高嶺石、螢石等。鐵礦石主要為半自形粒狀結構,次為自形、他形結構,鏡下可見脈狀結構、尖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包含結構等;礦石構造有塊狀結構、斑雜狀構造、浸染狀構造、條帶狀、層紋狀構造等;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鐵礦,伴生少量赤鐵礦、尖晶石、菱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榴子石、透輝石、次透輝石、方解石、金雲母、綠泥石及石英等。

3.成因模式

通過成礦背景、礦區地質特征、礦床特征、礦石分布特征、礦石及圍巖結構構造和成礦作用的分析,認為大排鉛鋅多金屬礦床主要屬層控矽卡巖礦床,成礦經歷了沈積期、變質熱液期、巖漿熱液期、表生風化淋濾期。作為典型的矽卡巖型礦床,成礦主要受構造、地層和巖漿巖控制。在構造控礦方面,礦體形態受淺層次褶皺逆沖推覆構造體系的壹系列規模不等、傾向南東東的疊瓦狀逆沖斷裂和層間裂隙(破碎帶)控制明顯。在地層控礦方面,礦體賦存於壹定的層位,即上石炭統經畬組—下二疊統棲霞組,該地層巖石基本以碳酸鹽巖為主,含鈣泥巖、凝灰質細碎屑巖、凝灰質矽泥巖等,是易於破碎並受交代的巖石。在巖漿巖控礦方面,區內主要巖漿巖為燕山晚期二長花崗斑巖,提供含多金屬礦化熱液,對沈積介質中的鐵鉛鋅多金屬起到活化、疊加、轉移和富集的作用。

4.礦床系列標本簡述

2012年,在深入研究了福建省永定縣大排礦區鉛鋅多金屬礦的礦床地質特征及巖礦石類型後,采用礦區揀塊法***采集標本20塊(表1-3),類型主要分為礦石、圍巖和巖石3類。其中,采集礦石標本8塊,巖性主要為黃銅硫鐵礦礦石、硫化鉛鋅礦礦石、硫化銅鉛鋅礦礦石、氧化錳鉛鋅礦礦石、磁鐵礦礦石、黃鐵黃銅礦礦石和黃銅礦礦石;采集圍巖標本8塊,巖性主要為大理巖、矽質巖、炭質粉砂巖、石灰巖、黃鐵磁鐵礦化輝綠巖、石榴子石透輝石矽卡巖、粉砂巖、矽卡巖化大理巖;采集巖石標本4塊,巖性主要為二長花崗斑巖、強矽化花崗斑巖、中細粒二長花崗巖和花崗閃長斑巖。本次采集的標本涵蓋了大排礦區鉛鋅多金屬礦的不同礦石標本、地層標本、頂板圍巖及巖體標本類型,基本反映了該鉛鋅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及成礦背景。

表1-3 福建省永定縣大排礦區鉛鋅多金屬礦采集標本

續表

註:表中PbZn3-B代表福建省永定縣大排礦區鉛鋅多金屬礦標本,PbZn3-b代表該標本薄片編號,PbZn3-g代表該標本光片編號。

5.圖版

(1)標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1

黃銅硫鐵礦礦石。礦石呈黃綠色,他形粒狀結構,斑雜狀構造。礦石礦物以黃鐵礦為主,少量黃銅礦。黃鐵礦呈黃綠色,他形粒狀,粒徑1~3mm,含量20%左右。黃銅礦,呈銅黃色,他形粒狀,星散狀分布。脈石礦物以石英、透輝石為主,少量綠泥石、雲母、透輝石等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2

硫化鉛鋅礦礦石。礦石呈灰綠色、黃綠色、灰黑色、白色等雜色,半自形—自形粒狀結構,條帶狀、斑雜狀構造。礦石礦物以方鉛礦為主,次為閃鋅礦、黃銅礦。方鉛礦呈鉛灰色,半自形—自形粒狀,粒徑3~20mm,解理發育,含量10%左右。閃鋅礦,黑灰色,少量。黃銅礦,銅黃色,呈團塊狀分布。脈石礦物為透輝石、石英、方解石等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3

硫化銅鉛鋅礦礦石。礦石呈灰綠色、灰黑色,他形粒狀結構,斑雜狀構造。礦石礦物以閃鋅礦為主,次為黃銅礦、方鉛礦、黃鐵礦。閃鋅礦,黑灰色—黑色,他形粒狀結構、粒徑1~4mm,含量15%左右。黃銅礦,銅黃色,氧化面見錆色,他形粒狀結構,粒徑0.5~1.5mm。脈石礦物以透輝石為主,次為石英、方解石、綠泥石等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4

大理巖。礦石呈灰白色—白色,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呈灰白色—白色,他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0.5~2mm,個別較大,含量95%以上。少量白雲石、石英、綠泥石等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5

矽質巖。礦石呈灰白色—淺紫色,隱晶質結構,塊狀、條帶狀構造。礦物成分幾乎全部由隱晶質石英組成,見少量綠泥石等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6

氧化錳鉛鋅礦礦石。礦石表現為構造角礫巖,氧化鉛鋅錳主要以膠結物形式賦存。構造角礫巖呈黑色、橙色、灰黑色等雜色,角礫狀構造。角礫成分為砂巖、粉砂巖、矽質巖、灰巖等,礫徑2~10mm不等,個別較大,含量60%~75%。膠結物以錳質為主,次為鐵質、黏土質等。巖石中普遍含氧化鉛鋅礦,肉眼無法分辨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7

氧化錳鉛鋅礦礦石。礦石表現為構造角礫巖,氧化鉛鋅錳主要以膠結物形式賦存。構造角礫巖呈橙色、黑色、灰色、灰黑色等雜色,角礫狀構造。角礫成分為砂巖、粉砂巖、矽質巖、灰巖等,礫徑2~10mm不等,個別較大,含量60%~75%。膠結物以錳質為主,次為鐵質、黏土質等,普遍含氧化鉛鋅礦,肉眼無法分辨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8

二長花崗斑巖。巖石呈淺紫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為長石、石英。長石,呈灰白色、灰綠色、肉紅色、暗綠色等雜色,短柱狀,粒徑1.5~6mm,含量20%左右。石英,無色透明,他形粒狀結構,粒徑約2mm,含量約5%。基質為長英質,全晶質或細粒結構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9

炭質粉砂巖。巖石呈黑色,粉砂狀結構,紋層狀、板狀構造。碎屑成分為粉砂級石英,含量約85%。膠結物為炭質,含量約15%。巖石發育2mm左右薄紋層,層面遍布植物莖、葉化石,並見不規則團塊狀黃鐵礦零星分布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0

石灰巖。巖石呈灰黑色,微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含量約95%,少量白雲石。巖石發育網狀方解石細脈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1

強矽化花崗斑巖。巖石呈淺紫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為石英、長石。石英,無色透明,他形粒狀,粒徑1~4mm,含量約25%。長石,淺紫、灰黃色,因矽化發育而使礦物顆粒邊緣模糊,粒徑為3~7mm,含量約10%。基質為長英質、隱晶質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2

黃鐵磁鐵礦化輝綠巖。巖石呈灰黑色,輝綠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肉眼不易分辨。巖石中發育浸染狀黃鐵礦化,局部團塊狀,含量約5%。磁鐵礦以稠密浸染狀分布於巖石中,呈他形粒狀結構,粒徑1~2.5mm,含量約20%。巖石局部見星點狀黃銅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3

磁鐵礦礦石。礦石呈黃綠色、鐵黑色、褐黃色、白色等雜色,多呈半自形粒狀結構,小部分為自形或他形粒狀結構,條帶狀、斑雜狀構造。礦石礦物為磁鐵礦,鐵黑色,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0.5~2.5mm,含量約40%。磁鐵礦以稠密浸染狀或團塊狀賦存。磁鐵礦以條帶狀、團塊狀賦存。脈石礦物主要為透輝石,少量方解石、石榴子石、石英等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4

石榴子石透輝石矽卡巖。巖石總體呈灰綠色,夾鐵色、白色、灰褐色等雜色,針狀、放射狀或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以透輝石為主,次為石榴子石、方解石、石英等。透輝石,呈灰綠或翠綠色,針狀自形晶,集合體呈放射狀,長徑1.5~5mm,含量約70%。方解石,白色或無色,半自形粒狀,粒徑2~10mm,個別大至20mm,含量約20%。石榴子石,灰褐色,半自形粒狀,粒徑1~2.5mm,含量約10%。巖石中局部見團塊狀磁鐵礦分布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5

黃鐵黃銅礦礦石。礦石呈白色、黃褐色、黃綠色、灰色等雜色,自形粒狀結構,斑雜狀構造。礦石礦物以黃鐵黃銅礦為主,少量磁黃鐵礦。黃鐵黃銅礦呈黃褐色,氧化面具錆色,半自形—自形粒狀,粒徑1~10mm,含量約50%。磁黃鐵礦,黃綠色,半自形粒狀,粒徑約1mm,含量5%~10%。脈石礦物基本為方解石,結晶程度高,多呈半自形晶,粒徑5~20mm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6

粉砂巖。巖石呈深灰色,氧化面呈褐黃色,細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碎屑成分以石英為主,少量雲母,粒徑約0.1mm,石英含量90%以上。膠結物以矽質為主,次為鐵質。巖石中發育壹條厚2mm的規則石英脈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7

黃銅礦礦石。礦石呈灰—灰黑色、白色、黃綠色、銅黃色等雜色,他形粒狀結構,斑雜狀構造。礦石礦物以黃銅礦為主,含少量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等。黃銅礦,銅黃色,氧化面見錆色,他形粒狀,粒徑0.5~1mm,多呈浸染狀或不規則團塊狀分布,含量約5%。脈石礦物為方解石、透輝石、石英等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8

矽卡巖化大理巖。巖石呈暗綠色、灰色、白色等雜色,粒狀變晶結構,斑雜狀構造。原巖為石灰巖,經熱變質作用、熱液接觸交代作用而發生矽卡巖化。礦物成分以方解石、透輝石為主,含少量石榴子石、石英、黃鐵礦、鐵閃鋅礦等。方解石,白色,半自形粒狀,粒徑1~10mm,含量60%左右。透輝石,暗綠或黃綠色,針狀,集合體呈放射狀,長徑2~7mm,含量約35%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9

中細粒二長花崗巖。巖石呈淺肉紅色、青灰色,中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由長石、石英和雲母組成。石英,無色透明或煙灰色,他形粒狀,粒徑2mm左右,含量約30%。鉀長石,淺肉紅色,短柱狀,粒徑1~3mm,含量約33%。斜長石,灰白或白色,短柱狀,粒徑1~3mm,含量約32%。雲母以黑雲母為主,多已蝕變為綠泥石,含量約5%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20

花崗閃長斑巖。巖石呈灰黑色、淺肉紅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巖石由斑晶和基質組成。斑晶為長石和角閃石。長石,灰白色或淺肉紅色,半自形晶,短柱狀,粒徑2~8mm,含量約10%。角閃石,黑或黑褐色,針柱狀,長徑3~8mm,含量約3%。基質隱晶質或細粒結構

(2)標本鏡下鑒定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5

矽質巖。粒狀變晶結構,條帶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Qz,約80%)和斜長石(Pl,約15%)。石英,呈他形,粒徑約為0.1mm,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發育聚片雙晶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09

炭質粉砂巖。粉砂狀結構,板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Qz,約80%)、斜長石(Pl,約15%)和少量石墨(約3%)。石英,呈他形,粒徑約為0.02mm,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發育聚片雙晶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1

強矽化花崗斑巖。斑狀結構,塊狀(條帶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Pl,約30%)、方解石(Cal,約30%)、石英(Qz,約20%)和絹雲母(Se,約15%)。斑晶為斜長石,呈板狀,粒徑約為2mm,部分斜長石經歷了絹雲母化作用,方解石呈條帶狀產出,顆粒粒徑約為0.5mm。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發育聚片雙晶。方解石,菱面體解理、明顯的閃突起、珍珠暈高級白幹涉色。石英,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其為壹種細小鱗片狀的白雲母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2

含方解石石榴子石二長巖。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Pl,約45%)、石榴子石(Grt,約30%)、方解石(Cal,約10%)、鉀長石(Kfs,約5%)和石英(Q z,約5%)。斑晶為石榴子石,呈粒狀,粒徑約為6mm,斜長石顆粒粒徑為2~3mm。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發育聚片雙晶。石榴子石,等軸晶系,無解理,常具不規則裂紋,正高突起,顯均質體。方解石,菱面體解理、明顯的閃突起、珍珠暈高級白幹涉色。鉀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具不明顯的格子雙晶,斜消光。石英,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14

石榴子石透輝石矽卡巖。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榴子石(Grt,約65%)和方解石(Cal,約30%)。斑晶為石榴子石,呈粒狀,裂紋發育,粒徑約為6mm,方解石顆粒粒徑約為0.5mm。石榴子石,等軸晶系,無解理,常具不規則裂紋,正高突起,顯均質體。方解石,菱面體解理、明顯的閃突起、珍珠暈高級白幹涉色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b20

綠泥石化花崗閃長斑巖。斑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Kfs,約40%)、斜長石(Pl,約35%)、綠泥石(Chl,約15%)和少量石英(Qz,約5%)。斑晶為斜長石和鉀長石,呈厚板狀,粒徑分別約為2mm和1.5mm,角閃石發生了明顯的綠泥石化作用。鉀長石,三斜晶系,負低突起,具不明顯的格子雙晶,斜消光。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發育聚片雙晶。綠泥石,單斜晶系,淡綠色,具弱多色性,幹涉色低,為I級灰白,近平行消光。石英,無色透明,表面光滑,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g01

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鐵礦、赤鐵礦、黃鐵礦、閃鋅礦及黑柱石等,少量黃銅礦、黝銅礦及方鉛礦等。磁鐵礦(Mag)含量約15%,早期(Mag1)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被赤鐵礦交代呈殘余結構,被閃鋅礦、方鉛礦交代呈尖角狀,粒徑介於0.002~0.3mm之間;晚期(Mag2)交代赤鐵礦。赤鐵礦(Hem)含量約15%,呈自形—半自形板狀,針狀結構,交代磁鐵礦呈殘余結構,粒徑0.001~1.0mm不等。黃鐵礦(Py)含量約25%,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被赤鐵礦交代呈脈狀或鑲邊結構,被閃鋅礦、方鉛礦及黃銅礦交代呈尖角狀,粒徑介於0.01~2.0mm之間。黑柱石(Ilv)含量約5%,呈不規則粒狀結構,交代溶蝕包裹早期磁鐵礦、黃鐵礦、赤鐵礦等,並被閃鋅礦、方鉛礦等呈尖角狀交代,粒徑介於0.01~2.0mm之間。閃鋅礦(Sp)含量約1%,呈不規則粒狀結構,尖角狀交代磁鐵礦、黃鐵礦及黑柱石等,粒徑介於0.01~1.0mm之間。偶見黃銅礦(Ccp)、方鉛礦(Gn)和黝銅礦(Td)

礦物生成順序:磁鐵礦→黃鐵礦→赤鐵礦→黑柱石→閃鋅礦→黃銅礦-黝銅礦→方鉛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g02

主要金屬礦物為閃鋅礦、黃銅礦、方鉛礦、磁鐵礦及赤鐵礦等,偶見黑柱石、黃鐵礦及黝銅礦等。閃鋅礦(Sp)含量約8%,呈不規則粒狀結構,交代包裹磁鐵礦、赤鐵礦,被黃銅礦、方鉛礦穿插交代,粒徑介於0.005~5.0mm之間。黃銅礦(Ccp)含量約5%,不規則粒狀結構,呈乳濁狀分布於閃鋅礦中,尖角狀穿插交代閃鋅礦,交代包裹早期磁鐵礦、赤鐵礦,被方鉛礦呈尖角狀交代,粒徑0.001~6.0mm不等。磁鐵礦(Mag)含量約2%,早期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被赤鐵礦呈尖角狀交代,被黃銅礦、方鉛礦等交代包裹,粒徑0.002~0.3mm不等,晚期交代赤鐵礦。赤鐵礦(Hem)含量約2%,早期呈自形—半自形板狀、針狀結構,呈尖角狀交代磁鐵礦,粒徑0.01~2.0mm不等;晚期集合體呈脈狀穿插分布於黃銅礦、方鉛礦中。方鉛礦(Gn)含量約1%,呈不規則粒狀分布,交代黃銅礦、閃鋅礦、赤鐵礦及磁鐵礦等,粒徑0.002~3.0mm不等。偶見黝銅礦、黃鐵礦(Py)和黑柱石

礦物生成順序:磁鐵礦→黃鐵礦→赤鐵礦→黑柱石→閃鋅礦→黃銅礦-黝銅礦→方鉛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g03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閃鋅礦、黃銅礦、方鉛礦,少量黑柱石、磁鐵礦及赤鐵礦等。閃鋅礦(Sp)含量約25%,呈不規則粒狀結構,交代包裹磁鐵礦、赤鐵礦等,被黃銅礦、方鉛礦呈尖角狀或細脈狀穿插交代,粒徑0.005~3.0mm不等。黃鐵礦(Py)含量約5%,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被黃銅礦、閃鋅礦及方鉛礦交代呈鑲邊結構,局部被黑柱石交代溶蝕,粒徑0.01~1.5mm不等。黃銅礦(Ccp)含量約1%,呈不規則粒狀結構,細脈狀穿插交代閃鋅礦、黃鐵礦及黑柱石等,交代包裹早期磁鐵礦、赤鐵礦及黃鐵礦呈包含結構,粒徑0.001~0.5mm不等。方鉛礦(Gn)含量約1%,呈不規則粒狀結構,尖角狀或細脈狀穿插交代黃銅礦、閃鋅礦及黑柱石等,粒徑0.002~1.2mm不等。赤鐵礦(Hem)含量約2%,早期呈自形—半自形板狀、針狀結構,尖角狀交代磁鐵礦,局部被方鉛礦交代強烈呈殘余結構,粒徑0.01~0.2mm不等;晚期集合體呈脈狀穿插於閃鋅礦中。少量黑柱石(Ilv)和磁鐵礦(Mag)

礦物生成順序:磁鐵礦→黃鐵礦→赤鐵礦→黑柱石→閃鋅礦-黃銅礦→方鉛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g07

主要金屬礦物為硬錳礦、白鉛礦、褐鐵礦,少量黃鐵礦等。硬錳礦(Ps)含量約2%,呈微晶集合體分布於透明礦物中,局部可見其龜裂紋,內部結構呈放射狀集合體,粒徑介於0.001~0.02mm之間。白鉛礦(Css)含量約8%,集合體呈纖維狀、鐘乳狀分布,粒徑小於0.02mm。褐鐵礦(Lm)含量約2%,主要交代早期黃鐵礦,自形顆粒完全保留其晶體形態呈假象結構特征,粒徑介於0.01~0.2mm之間。黃鐵礦(Py)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分布於透明礦物中,多被褐鐵礦交代完全呈假象結構,粒徑為0.01~0.05mm

礦物生成順序:黃鐵礦→硬錳礦→白鉛礦-褐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g12

主要金屬礦物為輝鉬礦、黃銅礦、方鉛礦,少量黃鐵礦、閃鋅礦、赤鐵礦及黝銅礦等。黃銅礦(Ccp)含量約1%,呈他形粒狀結構,局部與黝銅礦、方鉛礦呈***結邊結構,粒徑介於0.002~0.1mm之間。輝鉬礦(Mot)少量,呈自形—半自形板狀晶結構,可見方鉛礦沿其顆粒邊緣交代呈尖角狀結構,粒徑介於0.001~0.02mm之間。方鉛礦(Gn)少量,呈他形粒狀結構,沿輝鉬礦顆粒間隙交代,局部與黃銅礦接觸呈***邊結構,粒徑介於0.01~0.05mm之間。少量黃鐵礦(Py)和赤鐵礦(Hem),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分布於透明礦物中。黝銅礦(Td)偶見,呈不規則粒狀結構與黃銅礦呈***結邊結構產出,粒徑約0.01mm。偶見閃鋅礦

礦物生成順序:黃鐵礦→輝鉬礦→閃鋅礦-黃銅礦-黝銅礦-方鉛礦→赤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g13

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鐵礦,少量赤鐵礦、尖晶石及菱鐵礦等。磁鐵礦(Mag)含量約60%,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顆粒較為破碎呈碎裂結構特征,局部包裹細小的尖晶石顆粒呈包含結構或固溶體分離結構,被晚期赤鐵礦交代呈細脈狀或尖角狀結構等,局部交代強烈呈殘余結構,被晚期菱鐵礦沿磁鐵礦顆粒邊緣交代,粒徑介於0.01~2.0mm之間。赤鐵礦(Hem)少量,沿磁鐵礦顆粒裂隙及邊緣交代呈尖角狀或細脈狀結構,粒徑0.001~0.01mm不等。尖晶石(Sn)少量,呈自形粒狀結構分布於磁鐵礦顆粒中,可見其三角形及四邊形等晶體截面形態,粒徑介於0.001~0.01mm之間。菱鐵礦(Sd)少量,呈他形粒狀結構,沿磁鐵礦顆粒邊緣交代分布,粒徑介於0.002~0.5mm之間

礦物生成順序:磁鐵礦-尖晶石→赤鐵礦→菱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g15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磁鐵礦、赤鐵礦及褐鐵礦,少量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及銅藍等。黃鐵礦(Py)含量約35%,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顆粒破碎呈碎裂結構,包裹磁鐵礦顆粒呈包含結構,呈細脈狀交代磁鐵礦,被黃銅礦、閃鋅礦及赤鐵礦交代呈尖角狀結構,局部交代較為強烈呈殘余結構,粒徑介於0.01~5.0mm之間。磁鐵礦(Mag)含量約1%,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被黃鐵礦呈細脈狀交代或交代包裹呈包含結構,被後期黃銅礦、赤鐵礦等交代呈尖角狀結構,粒徑介於0.01~1.2mm之間。赤鐵礦(Hem)含量約1%,呈自形長板狀或針狀自形粒狀結構,可見其放射狀集合體,交代磁鐵礦、黃鐵礦呈尖角狀結構等,局部交代強烈呈殘余結構,粒徑介於0.001~0.2mm之間。黃銅礦(Ccp)少量,呈不規則粒狀結構,與閃鋅礦接觸平緩呈***結邊結構,局部呈尖角狀交代黃鐵礦、磁鐵礦顆粒等,被銅藍交代呈環邊結構,粒徑介於0.001~0.4mm之間。閃鋅礦(Sp)少量,呈不規則粒狀分布,與黃銅礦呈***結邊結構,局部呈尖角狀交代黃鐵礦顆粒,被方鉛礦交代呈尖角狀結構,粒徑0.002~0.2mm不等。少量銅藍(Cv)和褐鐵礦(Lm)。偶見方鉛礦(Gn)

礦物生成順序:磁鐵礦→黃鐵礦→赤鐵礦→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銅藍→褐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PbZn3-g17

主要金屬礦物為閃鋅礦、方鉛礦與黃銅礦,少量黃鐵礦、黝銅礦、磁鐵礦、赤鐵礦、銅藍及褐鐵礦等。閃鋅礦(Sp)含量約20%,呈不規則粒狀結構,尖角狀交代早期磁鐵礦,被黃銅礦、方鉛礦呈尖角狀或細脈狀交代,局部交代強烈呈港灣-孤島狀結構,粒徑介於0.005~2.5mm之間。黃銅礦(Ccp)含量約10%,不規則粒狀結構,呈固溶體分離乳滴狀分布於閃鋅礦中,與閃鋅礦、黝銅礦接觸邊緣平緩呈***結邊結構,局部呈尖角狀或細脈狀交代閃鋅礦、黃鐵礦及磁鐵礦顆粒等,粒徑介於0.001~2.0mm之間。方鉛礦(Gn)含量約10%,不規則粒狀結構,呈尖角狀結構或細脈狀結構交代磁鐵礦、黃鐵礦、閃鋅礦及黃銅礦等,局部交代較為強烈呈包含結構,粒徑介於0.002~1.5mm之間。黃鐵礦(Py)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呈尖角狀交代磁鐵礦或赤鐵礦化假象磁鐵礦顆粒,並被晚期閃鋅礦、黃銅礦、黝銅礦及方鉛礦等交代包裹呈包含結構,粒徑介於0.01~0.6mm之間。磁鐵礦(Mag)少量,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被晚期黃鐵礦、赤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等交代呈殘余骸晶結構或包含結構,粒徑介於0.01~0.3mm之間。赤鐵礦(Hem)少量,多呈他形粒狀結構,部分呈板狀、針狀半自形晶結構,主要呈尖角狀交代磁鐵礦,粒徑0.001~0.2mm不等。少量黝銅礦(Td)、銅藍和褐鐵礦(Lm)

礦物生成順序:磁鐵礦→赤鐵礦→黃鐵礦→閃鋅礦-黃銅礦→黃銅礦-黝銅礦→方鉛礦→銅藍→褐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