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客家釀豆腐
2018《中華美食》首次面向全球發布暨全國省區經典名菜名宴大型交流會榜上有名。
傳說豆腐來源於“逗老公”
相傳豆腐是漢懷王劉安創造的,劉安也被認為是豆腐的始祖。也有人認為豆腐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民間流傳著這樣壹個故事,妻子戲弄丈夫。原來豆腐叫“逗老公”。
傳說在古代,人們只把豆子磨成豆漿喝。有壹家三口,小兩口恩愛和睦,壹起服侍老母親。但是這個婆婆平時生活節儉,不讓媳婦輕易做豆漿。有壹天,媳婦趁著婆婆出門探親,開始磨豆漿。豆漿磨好了正要拿碗和勺子,門外傳來腳步聲,以為婆婆突然回來了。這個時候她怕婆婆看到會生氣。情急之下,她把豆漿倒進爐子旁邊的罐子裏,蓋上蓋子。
她趕緊走出門,看到是丈夫從地裏幹活回來了,就拉著丈夫回屋壹起喝豆漿。丈夫打開罐蓋,看到豆漿變成了白色固體。“別逗我了,這豆漿哪來的?”
原來壇子裏泡的是酸菜,裏面有壹些鹽湯,就是現在說的鹵水,所以豆漿倒進去之後就變成固體了。夫妻倆嘗了,覺得鮮嫩,然後就經常做。起初,這種新食物沒有名字。兩人嘀咕了幾天後,取名為“逗老公”。後來因為這是豆類食品,久而久之就叫“豆腐”了。
至於豆腐,據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客家人的祖先曾經生活在中原,那裏出產小麥,經常用面粉做餃子。後來由於戰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到南方居住。嶺南地區,大米比較豐富,小麥比較少,面粉比較少。發酵豆腐取代了餃子成為了食物。客家先民想到把豬肉剁成餡,用豆腐代替面粉,塞進豆腐裏,就像餃子壹樣。因其味道鮮美,成為客家名菜,如今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還有壹個民間傳說:
很久以前,有兩個好兄弟,點菜的時候起了沖突。壹個想吃豬肉,另壹個想吃豆腐。後來聰明的餐館老板想出了壹個壹舉兩得的辦法,做了腐乳。
新鮮出爐的客家腐乳,軟、韌、嫩、滑、鮮、香,色澤淺黃。豆腐嫩滑,肉餡鮮美,湯汁濃郁醇厚,讓人垂涎欲滴。
【制作美食的方法有很多種,這裏列出了最常見的方法】
食品
豆腐400g,豬肉200g,香菇6個,菜籽1,鹽1小勺,姜1,醬油15ml,蠔油10g,植物油1大勺。
步驟
1.將豆腐切成三角塊(立方體也可以),將香菇末放入肉末中,加入少許醬油和鹽調味。
2.用勺子在中間挖壹個洞,把調味好的肉末插進去。
3.鍋內抹少量油,將豆腐塊放入鍋內炸熟。其他面焦黃後,翻過來有肉餡的壹面,稍微煎壹下。
4.壹邊炒豆腐,壹邊做裝飾性的綠花,用剪刀把青菜的根剪掉。
5.將花椰菜放入煮沸的鹽水中焯壹下。
6.豆腐煎好後,取出待用。將調料汁放入鍋中燒開,然後澆在炒好的豆腐上。
豆腐中含有氯化鎂和硫酸鈣,再加上菠菜中含有的草酸,可以生成草酸鎂和草酸鈣。這兩種白色沈澱物不能被人體吸收,不僅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還容易產生結石病。
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子、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吃完豬肉後不宜大量喝茶。
豆腐有“菜肉”的美譽,富含鐵、鈣、磷、鎂、糖、植物油、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性味甘涼,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益氣、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功。對身體虛弱,氣短,食少,乳汁分泌不足,腎虛,小便短而頻,小便混濁,脾胃積熱,青春痘,口幹咽燥,肺熱咳嗽,腹脹,病後痢疾有很大作用。
豬肉中的銅對血液、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腎臟等內臟器官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豬肉中的脂肪可以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豬肉中的蛋白質可以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半胱氨酸,促進鐵的吸收,可以改善缺鐵性貧血。
蘑菇中所含的麥醇可轉化為維生素D,促進體內鈣的吸收,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它含有腺嘌呤、膽堿、酪氨酸、氧化酶和壹些核酸物質,能降低血壓、膽固醇和血脂,還能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性,增強人體的體液免疫功能。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腐乳發明後,成為客家人飲食中的標誌性食物,客家人的最愛。古代客家人離開家鄉時,特別珍惜豆腐等家鄉菜。滑縣豆腐腦的出現,是因為遠離家鄉的人的鄉愁。之所以每次吃飯都要“再燉壹碗豆腐,在家煮”,是因為我們在逃亡國外,想念家鄉,強烈的家鄉情懷讓豆腐出現在華縣。
現在,做豆腐已經成為客家飲食的象征和驕傲。